大众新闻
2025-07-04 21:08:34
2024年6月,济南起步区被纳入省农业农村厅“三新”(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集成推进县建设名单内。推进县建设情况如何?有何成效?日前,记者对起步区内的万亩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进行了探访。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起步区董庙路与粮安路交叉口北侧的一处尚未收割的麦田内看到,竖立在田间的一块绿色的牌子格外引人注意,该牌子上写着“小麦-玉米化肥利用长期定位监测点”。监测区内的小麦籽粒饱满,处于待收割的状态。
作为化肥利用率监测的特聘专家,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高明秀指着这片麦田对记者介绍:“这里是机械深施肥料利用率试验田,就是在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机械深耕35cm,为小麦生长创造疏松、肥沃的根区土壤环境,与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协同,促进小麦更好地吸收养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小麦产量,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我们还进行了农民习惯施肥、新型肥料应用试验。通过田间观测来看,试验的效果都是比较显著的,下一步通过肥料利用率测算,总结节肥增效技术经验,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为‘三新’集成创建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方案,起步区主要开展的是小麦“三新”集成推进县创建,探索整村整乡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重点打造10个千亩示范方,打造2个万亩示范片。以小麦为重点,兼顾玉米、大豆主栽作物,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施肥结构更合理,粮食单产水平稳中有升,经济作物品质稳步提升。
“我们的目标是以智慧物联网监测平台为基础,打造国内领先的智慧化科学施肥示范区。‘集成’的意思就是‘1+1>2’,通过推广智能施肥管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耕、无人机施肥、新型肥料等技术,提单产增效益,达到减肥减药增效之目的。”济南起步区经济发展部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赵松告诉记者。
辖区内的太平街道和孙耿街道分别利用各自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智慧物联网监测平台等方式,实施集约化、精准化“三新”技术模式。其中,孙耿街道万亩片依托北大荒、中化集团等规模化种植主体,探索集约化“三新”技术模式,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施+新型肥料+无人机施肥”的技术集成模式。
太平街道万亩片依托万亩国际粮食减损示范区,探索以智慧物联网监测平台为基础的精准化“三新”技术模式,采用“智能施肥管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施+新型肥料+无人机施肥”的技术集成模式。在万亩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运营中心“驾驶舱”上,空气湿度、温度、风向等气象信息以及作物长势、虫情病害等信息实时更新,叶面积指数、作物养分、动态作物高度等反映作物状态的图像一目了然。
该“驾驶舱”的开发方北京科百宏业科技有限公司软件项目经理曹坤告诉记者:“施肥无人机能够根据‘处方图’进行变量施肥作业,长势好的地方少施肥,反之则多施肥,能减少25%左右的化肥使用量。病虫害预警模型,可以在早期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警,防治措施前移,能降低约20%的用药量。智能灌溉模块依托土壤水分传感器,配合田间小气候等数据进行灌溉研判,节水量能达到30%。”
测土配方施肥是“三新”集成推进县创建的重要内容,济南益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家胜和他的团队承担了部分任务。“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农民在施肥中存在从众心理,导致过量施用,造成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我们运用精密仪器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对采集的土壤和植株进行多维度分析,根据土壤的酸碱度、肥力指标、植株营养状况,精心制定施肥方案,确保肥料的种类、用量和施用方法精准匹配。”姜家胜说。
作为由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认定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组织,济南益农科技有限公司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农民进行科学施肥培训,向农户传授科学施肥的知识和技巧。“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不少农户反映农作物生长状况明显改善,产量有所提高。”姜家胜说。
济南起步区经济发展部农业农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科学施肥增效项目辐射带动了周边农田采用“三新”技术,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通过优化施肥结构和减少化肥用量,项目有效降低氮磷肥的施用强度,减少了化肥流失和挥发带来的环境污染。项目还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