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一次性餐具是否安全?哪种材质相对健康?

舜网-济南时报

2025-07-07 09:14:22

  日前,“34岁男子日均点外卖2.5次患上了终身疾病”登上热搜引发全网关注。专业人士称,部分外卖盒在65℃以上会释放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影响健康。由此,公众对塑料餐具的安全性产生担忧。近日,记者购买了3种不同材质的一次性餐具,并联合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绿色能源课题组,通过模拟真实使用场景,实测其在高温、长时间存放等条件下的有害物质释放情况。

  有沸水样本中

  含有害物质长链烷烃

  实验前,记者在市场随机采购3款主流材质餐具,包含“PP5”(5号聚丙烯)、“PS6”(聚苯乙烯)及稻壳纤维+聚丙烯3种材质。其中“PP5”材质选用了2种价格不一的餐盒。

  随后,记者来到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绿色能源课题组,在博士生李超的帮助下,实验采用模拟外卖使用场景的方式,将100℃沸水分别注入餐盒后常温静置30分钟左右。之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检测各自的溶出物。

一次性餐具是否安全?哪种材质相对健康?本报记者联合济南大学实验室进行实测

常温静置后,李超正在取样

  实验数据表明,在标注“PS6”材质餐具的溶出物中,检测到少量长链烷烃。李超介绍,长链烷烃在塑料制品中主要通过添加剂形式存在,广泛用于塑料加工。“实验证实,‘PS6’材质餐具接触100℃沸水10分钟左右便开始释放长链烷烃,迁移量与温度正相关。”李超表示,这种材质耐温性不能超过65℃,尽管释放的有害物质含量较低,但对人体健康有害,建议大家避免使用该材质的餐具食用热食。

一次性餐具是否安全?哪种材质相对健康?本报记者联合济南大学实验室进行实测

一次性餐具是否安全?哪种材质相对健康?本报记者联合济南大学实验室进行实测

常见的一次性“餐具四件套”为“PS6”材质

  “PP5”餐盒长时间接触油脂

  易加速有害有机物释放

  记者查询发现,PS(聚苯乙烯)材质的一次性餐具主要包括一次性泡沫餐盒、一次性餐盘等,常见于外卖包装和快餐服务场景。目前市面多数外卖餐盒已转向PP材质(安全可微波加热),PS材质产品逐渐减少。

  日常消费者经常接触的盛装米线、麻辣烫类的透明外卖盒主要为“PP5”,即标注“微波炉适用”的5号聚丙烯餐盒,该材质化学稳定性强、耐高温。在本次实验中,这种材质不同价位的2种餐盒未检测出有害物质。但专家提醒,“PP5”也仅能保证有害化学物质迁移量符合安全标准,高温下仍可能导致低聚物的迁移释放。

一次性餐具是否安全?哪种材质相对健康?本报记者联合济南大学实验室进行实测

“PP5”材质标志

  李超介绍,“PP5”材质餐盒接触高温油脂类食物会加速添加剂和低聚物等有害物质的迁移,常见有机物包括邻苯二甲酸酯,对人体有害。

  哪种外卖盒相对健康?

  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消费者该如何选择一次性餐具呢?李超建议,认准盒体上的标识,三角形“环保标识”内的数字5号PP(聚丙烯)要避免长时间接触油脂,PS6(聚苯乙烯)禁止装60℃以上的食物,1号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仅限冷饮。外卖如需加热,应将食物转移到陶瓷或是玻璃器皿中。外卖餐盒建议优先选择纸质或铝箔材质。

  如今,方便、快捷的外卖食品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便捷的背后,食品包装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耐高温、新型包装等环保餐盒已逐步进入市场,但因企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这些新型餐盒的推广速度也相对缓慢。如何在保障环保健康的同时,平衡成本压力,仍是餐饮行业与消费者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消费者要破除使用误区,监督商家包装合规性,需通过多方合力切断“包装污染—健康损害”链条,让便捷与安全真正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