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10 08:47:32
在济南繁华的闹市区,一栋居民楼内隐藏着一间安静的工作室——灵曦手工皮具工作室。室内,张福低头专注,手中刻刀在牛皮上娴熟地裁切,指腹上一层厚茧。牛皮独有的气息弥漫在这片静谧的空间中,满墙的展示柜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皮具:精巧的挂件、各式各样的包包、设计个性的手账本……一刀、一针、一线,近20年光阴就这样在他布满茧痕的指尖悄然流逝。
入行因为看到“皮匠家吃得好”
张福与皮革的缘分,始于童年那条汇聚众多手艺人的老街。“我家左邻右舍都是铁匠、木匠、皮匠、成衣匠,我的父亲就是个裁缝。”在这样的环境中日日熏陶,他决心学一门手艺。选择成为皮匠,竟源于儿时天真的观察:“小时候贪嘴,发现皮匠家吃得特别好!”他爽朗一笑,“那时就觉得,皮匠家吃得好,肯定是活儿多。”这份朴素的愿望,引领他走进了皮革的世界。
最初,张福学习的是牛皮熟制工艺,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牛皮产生了独特的情感与理解。工作室所有皮料均为上等头层牛皮,这成了他坚守的底线。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作坊在济南几经辗转。最初落户长清大学城。“我喜欢跟年轻人打交道。”张福说,年轻人天马行空的想法常给他带来惊喜。后来迁回市区,最终在解放路附近安顿下来,打造了这间预约制工作室。“图个清静,顾客能专注享受手工时光。”张福说。
“很多顾客喜欢相对安静的环境,在工作室能享受独属于自己的时光。”张福说,预约制保证了这份专注与惬意。一个时间段只留给一个顾客,会更惬意、更开心。张福解释道,人一多,就不自在,难以享受手工的乐趣。他不追求门庭若市,只在意沉浸其中的满足感。
这份对体验感的极致呵护,吸引着寻求内心宁静的都市人,有人为纪念日亲手制作礼物,也有外地游客专程来此消磨一个清凉午后。
“只要牛皮能做的,我们都在做”
“只要牛皮能做的,我们都在做,也都能做。”这是张福常对顾客说的话。
走进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样品,从手掌大小的挂件、钥匙包、网球,到日常的钱夹、手账本,再到单肩包、双肩背包、行李箱、工具箱、皮塑工艺品——顾客的创意是唯一的蓝图。张福表示,年轻人热衷于在皮具上尽情表达,有顾客来定制独一无二的“痛包”,在手账本里外自由DIY,在背包上增加个性挂圈……他乐于将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变为现实。
工作室在业内最鲜明的标志,是其坚守的手工染色技艺。“五六年前,山东可能就我一家这么干。”张福自豪地说。即便他教出的学生将此技艺带去了烟台、滨州、日照等地,手工染色在国内仍属小众。剪裁、手工染色、缝制、边缘精修,构成了每件灵曦手工皮具的诞生脉络。
工作室的魅力,在顾客的故事中熠熠生辉。两位高中女生精心绘制手账本,即将完工时,意外被刷子划了一道。张福正忧心如何补救,女孩却豁达一笑:“这就是生活!”这份属于年轻人的洒脱让他动容。更奇妙的是几位老年顾客。“他们不太会用手机在各个社交平台查找,竟在百度地图上搜‘手工皮具’,歪打正着找到了我们!”张福至今觉得有趣。
触摸生活本质的“慢”时光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张福将手工视为一种生活态度的坚守。“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了许多事物的快餐化,手工行业也不例外。”他直言不讳,市场上充斥的预制材料包使作品千篇一律,不仅大幅降低了体验感,更缺乏个性与制作过程的温度。他坚信,手工艺的生命力在于传递真实的制作流程和个性化创造。“哪怕只是让顾客亲眼看见全程,他们日后也能自豪地说‘我知道这东西是怎么来的’,手艺人的心血便没有白费。”
张福并不否定其他模式,但他选择慢工细活,让顾客沉浸其中。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他也遇见了不少认同这份“慢”理念的顾客。“来我们家的,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他笑言。这份黏性,源于对初心的坚守,正如工作室的宗旨:手工有温度,器物有灵魂。
工作室里,张福轻抚着逐渐成型的皮料,针脚细密,触手生温。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他和他的灵曦手工皮具,宛如一座宁静的岛屿,这里没有流水线的轰鸣,只有牛皮与手掌轻柔的摩挲声。在这里,时间仿佛被重新编织——顾客带走的不仅是一件独一无二的皮具,更是一段触摸生活本质的“慢”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