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趵眼|文明之光,辉映“城”与“民”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12 08:05:05

趵眼

  “天地形胜,城以盛民,而文明兴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对于济南而言,GDP的昂扬向上勾勒出物质文明日益富足的美好曲线,持续保持的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则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有力印记。

  而文明的光辉散发自每一个个体,又在城市的上空汇集,让城市更有温度和内涵。城市的文明程度又带着为民情怀,普照着城市居民,让大家安居乐业、美美与共。

  文明之光,在“城”与“民”间彼此辉映。

  如今,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议召开,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先进,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文明程度,为协同提升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凝聚合力。

  千年传承,文明涌动不息

  千泉涌动,大河奔流。

  在黄河与泉水的滋养下,千年古城文化底蕴深厚,龙山文化、齐鲁文化、红色文化等在这里交融荟萃,既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又受红色文化洗礼,铸就了开放、包容、厚重的城市气质。

  千百年来,城市的文脉成为济南名士的精神底色——“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抗金英雄辛弃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直言敢谏的张养浩……

趵眼

  当时间的指针转到现在,众多济南儿女也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众人——居民楼失火,“济南超人”许亮徒手爬窗救下被困女童刷屏网络、获赞无数;退役老兵开辟“解忧杂货铺”,用手艺架起邻里互助的桥梁;600位“热血”市民为孕妇“奔跑献血”引发全城共鸣……如今,百余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济南,“遇到困难有人帮、看到好事大家夸”已成为常态,市民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是生活在这里的踏实与幸福。

  赤子之心代代相传,泉城文脉也在与时俱进,持续发光发热。

  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济南坚持规划保护、挖掘阐释、活化利用一体推进,启动非遗名城建设行动计划,与北京大学共建城市软实力研究院,举办“二安”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努力将济南文化脉络更加清晰、全面、完整地呈现出来。在推动文化“两创”过程中,济南注重以数字化技术打破时空壁垒,比如以济南市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为原型,制作首部4K超高清黄河流域文物活化系列短视频《从河说起》焕新上线。同时,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城市肌理,超然楼亮灯、夏雨荷花灯、趵突泉“猪鲤”等先后“火爆出圈”,在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中,济南这座城市的亲和力、凝聚力、吸引力正在不断提升。

  为民情怀,文明温暖民生

  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每年市两会期间,济南都会推出民生实事项目。2024年更是首次由人大代表票决产生20项民生实事项目,涵盖教育、就业创业、卫生医疗、城市建设、道路交通、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等方面,桩桩件件都是群众关切的热点、亟待解决的痛点。

趵眼

  同时,由过去的政府提、政府办转为市民“点单”、代表“定单”、政府“接单”、人大“督单”、群众“评单”的为民办实事全新模式,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比如,项目征集阶段,市人大代表谭欣发挥在社区工作的优势,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规范提升济南市老年助餐站点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并最终以“规范提升老年助餐站点400处”被票决为民生实事项目。

  文化是塑造城市文明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济南坚持“以文塑城、以城彰文”,用文化丰富城市内涵,靠城市彰显文化魅力。围绕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推出泉城书房、泉城文化驿站、书香地铁等1200多处“文化客厅”,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整合全市文商旅体资源,策划“一年四季·泉在济南”城市IP品牌,推出“泉”在济南过五一、过暑假、享金秋、过大年等系列活动,济南连续上榜全国十大周边游目的地城市。

  精细治理,文明温润城市

  精神文明建设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这就需要城市以绣花功夫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融入城市治理的点点滴滴。如今的济南,城乡风貌正焕然一新。

  不久前,全市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举行。3天半的时间,考察团先后调研了14个区县(功能区)的42个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在城市,低效益项目的“腾退”和高质量项目“落户”让城市发展更有活力、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回应群众期盼解决城中村“脏乱差”;在乡村,跨村联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数字赋能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深挖乡村文化打造文旅“金饭碗”……

  结合已启动的80个片区改造项目、5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1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济南还将统筹推进供水排水、供热燃气、供电保障、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让市民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舒心。

趵眼

  同时,济南今年还将新建各类公园30处、绿道50公里,开放共享绿地100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100个,高标准建成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20个以上。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为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济南自2023年起,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双十”行动三年计划(2023-2025年)。今年又聚焦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服务保障全市“项目提升年”等重点任务,进一步深化拓展工作内容,制定出台了“双十”行动(2025版)。

  比如,加快探索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将街道(镇)工作人员纳入岗位管理,综合人员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现实表现、业绩成效、综合能力等,竞聘上岗,可一人多岗,也可一岗多人,实现人岗匹配、人尽其用。统筹实施“一村一业”“衔接资金”等项目,跨村联建、集中打造,年内扶持400个以上村庄发展联村共富产业。

  文明是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市民的幸福底色。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转变过程中,泉城的文明之光正如泉涌,滋润着千万市民,每一个个人的文明善举也让城市更有温情。面向未来,“城”与“民”还将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继续双向奔赴、彼此成就。(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卢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