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报业全媒体
2025-07-12 08:27:16
夏日的济南,骄阳似火,但比烈日更让人心头紧绷的,是今年可能有1~2个台风影响山东及邻近海域,发生极端强降水的概率大,大汶河可能发生超警洪水,漳卫河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然而,面对这场与自然的赛跑,济南早早吹响了防汛“集结号”,用行动诠释何为“防患于未然”。
近日,从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济南累计排查防汛隐患915处,完成整改881处,正在整改34处。
防汛不是等雨来了才着急,而是要跑在暴雨前面。
据了解,今年济南夏季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3成,大汶河流域可能发生超警洪水,预计有1—2个台风影响我市,发生极端强降雨的概率大,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对此,济南从应对最不利气候形势和最极端天气情况出发,充分做了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防汛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部署。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批示;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分别组织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部署防汛备汛工作,并开展河湖防汛检查,着力解决影响防汛工作的突出问题。
同时,立足冬谋春治夏防,强化复盘总结,系统总结经验,查摆短板弱项,谋划提升方向和工作重点。重新落实防汛行政责任人,水库、河道、水闸、山洪灾害防御等各类防洪工程防汛责任人,重新核定积水风险点、低洼易涝区域、地下空间、行洪道路、排水泵站以及危旧房屋、棚盖河道房屋等受洪水威胁区域现场巡查值守责任人、易积水路段车辆和行人交通管制责任人、行洪道路责任人、雨水箅子垃圾清扫责任人,推动防汛责任向一线延伸。
“一点一策”,绝不能“带病入汛”。
在排查整改防汛隐患方面,深入排查整治城市低洼易积水区域、危旧房屋、地下空间、棚盖占压河道房屋、化工园区、小水库溢洪道等风险隐患。同时,成立16个督导组,督导检查各区县备汛情况;开展城市地下空间防汛调研,研究中心城区36条河道卡口、16条行洪道路防控措施。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督促整改到位。
在补齐工程短板弱项方面,加快病险水库、病险塘坝、水毁工程修复等重点工程除险加固建设进度;清淤疏浚中心城区排水管线(渠)4000余公里,养护77座管网调节闸门、倒虹闸门和中心城区75座排水泵站。加快实施北太平河等37条(段)河道治理和25公里山体截洪沟工程。
由于市区南北高差较大,一旦有强降雨,市区北部特别是一些低洼路段区域容易产生短时积水。
为此,在针对性治理方面,济南全面开展排水管网清淤行动,组织各区县汛前完成4000余公里管网清淤疏浚,有效打通城市“排水脉络”,大幅提升雨水排泄能力。
一方面,对中心城区36座雨水泵站实施精细化维护,通过定期检修调试与专业保养,确保设备在汛期始终保持高效运转。另一方面,对53处易涝风险点实施“一点一策”改造工程,综合采取加密雨水口、增设排水管道、拓宽下游河道、新建快速入河口等系统性措施,从源头降低积水风险。
预案和整治再完美,不练就是“空谈”。
济南深谙此理。
除了组织开展全市水库、河道等各类预案方案的修善工作。济南还加强城区铁路立交桥道、低洼易积水区域、地下商城、轨道交通等防汛风险区域责任落实和巡查值守,视情预置防汛物料、抢险机械、排水设备和硬隔离警示设施,完善群众转移安置方案,落实生产生活保障措施。
此外,组织开展市级防汛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工程管理单位业务骨干培训230余人次,积极筹备全市防汛实战综合演练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赋能让济南的防汛工作更显智慧。
目前,全市共配备卫星地面便携站4台、卫星电话41部、北斗终端2部、专网对讲机727台、无人机31架、通信车指挥车16辆,并为全市24个灾害易失联村配备了卫星电话,常态化开展“双盲”应急通信演练,确保断路、断电、断网等极端条件下通信畅通、指挥有力。
凡此种种,这让防汛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出击”,织就了一张立体防控网。
防汛,说到底是为了人民。
济南在全省率先达到市级4~6万人、区县0.5~0.7万人转移安置储备标准。目前,市级共储备棉被、棉褥、棉大衣、帐篷、简易床具等应急保障物资21种35万余件,可满足一次性转移安置4万名群众的保障需求。
不仅如此,市级专业队伍配备大型抢险设备、车辆、直升机、冲锋舟等700余台(辆),排水泵车(泵站)61辆,总排水能力达12万立方/小时;联动驻地部队、武警救援队伍5支共4122人,适时提供支援任务。
与此同时,在161个镇(街道)建成标准化应急联防救援站173个,全面履行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宣传教育、先期处置职责,真正将自然灾害防范工作延伸至基层一线,拓展到群众身边。
大自然的“威力”不容小觑,从机关到社区,从专业队伍到普通市民,一场守护生命安全的“风雨竞速”正在悄然进行,整座城市已凝聚成防汛抗灾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