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14 08:42:05
□张 越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创新载体,既是立法机关倾听民意的“神经末梢”,更是培育青年政治参与的“孵化基地”。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呈现出鲜明的代际特征:他们生长于互联网时代,有着强烈的公共事务参与意愿,却缺乏制度化的实践渠道;他们掌握前沿知识技能,却尚未形成系统的民主法治思维。基层立法联系点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制度切口,通过构建“立法机关—高校—青年”的良性互动机制,既能推动立法工作汲取青春智慧,更能塑造具有现代治理能力的青年公民群体。
构建协同联动机制搭建参与实践平台
建立“校地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高校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跨领域专家团队,为学生参与立法实践提供专业指导。以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华东政法大学的合作为例,双方签署共建协议后,借助基层立法联系点丰富的实践资源,为高校培育更具社会责任感的法律人才搭建了良好平台。江苏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联合苏州大学,依托网格化信息收集平台,助力师生开展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法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此类合作将意见征求、民意诉求、法律实践以及理论研究有机整合,致力于达成“国家立法、地方实践、学院教研”的多方共赢局面。
创新多元参与形式拓宽民主实践维度
积极推行“沉浸式立法体验”模式,组织学生全方位参与立法调研、草案起草以及意见征询等各个环节。例如,河南驻马店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学生参与法律法规意见征询工作,在两年时间里,学生们累计提交了162条建议,其中14条被正式颁布的法律法规所采纳。同时,建立“立法观察员”制度,选拔优秀学生担任立法联络员,使其能够全程跟进立法项目的推进过程。南京师范大学学生撰写的《关于优化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机制的报告》,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认可与肯定。此外,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的学生借助济南市甄家庄村立法联系点,参与了《济南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草案)》等法规条例的立法建议征询活动。
深化法治教育赋能厚植民主参与根基
着力构建“三维课程体系”,将立法实务深度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清华大学开设“立法学实务”选修课,邀请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详细解析反电信诈骗法的制定历程。西南政法大学联合重庆市司法局、市教委举办“基层立法联系点论证会暨立法实务课堂”,重点围绕《重庆市实施〈职业教育法〉办法》的立法修订展开研讨。在此过程中,学生代表直接参与立法论证,与专家共同探讨条款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构建起“政策解读—提出建议—深入论证”的三维场景。山东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山东大学法学院紧密合作,搭建“区—镇街—社区(村)”三级网络,组织学生利用暑期前往联系点开展调研活动,并参与立法赶集、法治讲堂等实践,有效推动民意直接传递至国家立法机关。
夯实保障支撑体系筑牢参与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双向激励机制”,对于在立法参与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授予“立法参与标兵”称号;对于协作成果显著的单位,给予立法资源方面的倾斜支持。例如,广州市人大设立“青春立法奖”,对12个优秀学生团队予以表彰。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体系”,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学生的立法建议进行评审。四川大学研发的“立法建议智能评估模型”,有力地提升了学生建言的专业性与可采纳性。此外,四川雅安基层立法联系点会同周边5个市(州)人大常委会和四川农业大学经过充分沟通协商,共同构建基层立法联系点“6+1”区域协同机制。
基层立法联系点与高校育人的深度融合,开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新范式。这种创新实践不仅拓展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更在代际传承中重塑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文化基因。当Z世代的创新思维与立法工作的人民属性相遇,当校园里的学术争鸣对接社会治理的法治实践,便催生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育人模式。展望未来,随着参与机制的持续优化和参与能力的不断提升,高校学子必将成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架起更多“连心桥”,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实现良法善治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作者系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讲师。本文系2025年度济南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探索高校大学生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JNSK2025C06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