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15 09:25:58
□肖明君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正以小切口、大效能推动党风政风实现根本性转变。然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仍有人抱着“规则是人定的”心态,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时打折扣、搞变通,甚至以“特殊情况”为由突破底线。这种现象若不加以纠治,必然影响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
“规则是人定的”这句话本身并无问题。“法律不外乎人情”,法律规章制度通常是人对自然和社会阶段性认知的产物,一般不会超越人类社会情感范畴,它蕴含人性,符合社会伦理道德与思想感情。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人定”二字。如果认为“人定”和“执行”其实是两个层面,规则一旦由人制定,就必须不打折扣、严格执行,不能因个人意志随意更改,这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实中,一些人把这句话曲解为“规则由人定”,那就可以“由人变通”,甚至延伸为“规则为我服务”,这种想法十分危险。
“规则是人定的”错误心态,会导致选择性执行,使规则沦为“橡皮筋”。部分干部执行政策时,对自己有利就严格执行,不利则“灵活处理”。如某些地方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对环境问题突出的企业“开绿灯”,白天停工应付检查,晚上偷偷开工,还常以“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为借口。正是这种“弹性执行”,让规则失去刚性。
“规则是人定的”想法还会助长特权思想——既然人能定规则,就能“解释规则”,使规则多约束他人,自己成为例外。对于组织纪律明文要求的“重大事项要请示报告”,有的干部就选择了“先斩后奏”甚至“斩而不奏”;基层治理中,有人为“提高效率”跳过必要程序,脱离正常制度审定,为决策失误、政策不公埋下隐患;执法过程里,更有人以“人性化执法”为由对违法行为网开一面,最终损害法律威严。
由此可见,一句“规则是人定的”,毁了多少规则!“规则是人定的”一旦被更多人“深以为然”,就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规则的本质是维护公平,若规则可任人揉捏、随意摆弄,因人因事随便“变通”,“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就会沦为空话,人们对规则的信任也会崩塌。规则松弛必然导致风气败坏,在公开招投标案件中,“特事特办”常被用作绕过规则的借口,成为滋生腐败的高发区。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中,不少落马官员最初都是从“小违规”开始滑落深渊,如违规占用公务车辆、惯于“礼尚往来”等,最终陷入违纪违法境地。
规则意识是党性修养的核心,不讲规矩会弱化党的战斗力,破坏政治生态。规则要有规则的样子,必须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做到这一点,需坚持三方面发力——
从个人角度,要破除“变通”思维。党员干部必须将中央八项规定视为“铁规矩”,真正理解“规则不是束缚,而是保护”“不是障碍,而是底线”。从制度建设角度,要完善制度设计,堵漏洞、封后门,在行政审批等关键环节力推“阳光操作”,减少自由裁量权。从后续监督角度,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纪检部门紧盯“关键少数”,加强监督问责,严肃查处违规变通、打擦边球的行为。
规则的刚性,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取得历史性成就,正是因党中央以铁腕手段维护规则,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坚决防止“规则软化”。党员干部更要将守纪律、讲规矩作为终身的“修身之术”,在履职中坚持“按规律办事”与“按规矩做事”相统一,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