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15 09:37:11
编者按
烽火岁月虽已远去,但那些镌刻在家族记忆中的抗战故事,始终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人了解普通家庭在抗日战争中所经历的风雨与坚守,本报特推出“我家的抗战故事”专栏,欢迎读者来稿,来稿请发至jnrbfk@126.com。
抗战胜利后全家合影
9月3日阅兵在即,抗战胜利80周年了,想起我们家满门抗战老兵,心潮难平。虽然他们已仙逝多年,但他们亲历的抗战故事仿佛就在昨天。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任丘县,是冀中平原的战略要地,日军在此建有兵站,长期重兵把守,并时常对当地百姓进行扫荡。
我父亲叫高万芳,是当地抗日组织的领头人,带领乡亲们针对平原无险可守的特点展开地道战。先后当过几个区的政委,后来任丘县武装部长。我奶奶叫刘婵,20多岁就守寡,虽然裹着小脚,但胆大能干,是我党地下交通员。我家锅灶下、炕洞中、地窖下、水井中,到处藏着地道口,我奶奶时常在门口边缝补边望风,掩护过无数来开会接头的战友。我妈妈叫郑丽君,18岁就是妇救会的队长。鬼子来扫荡,她领着女人们先学会保护自己,摸一把锅底灰,把脸抹黑,钻芦苇荡或下地道。平时负责给咱们队伍做军鞋、送粮食。
我父亲说他们经常夜里搞偷袭,炸铁路、端炮楼……气得日军恼羞成怒疯狂反扑。父亲也在群众的掩护下多次躲过日军的追杀。
最危险的一次,是有一年初冬的一天,天气格外阴冷,由于汉奸的出卖,日军提前掌握了村子里堡垒户(也就是党组织骨干人员家庭)的布局,突然出现在这些村民的家中,同时包围了整个村子。父亲知道逃走已无可能,随手抓起一件翻毛破皮袄披在身上,跟着全村的老乡们一起,被赶到村头场院里,蹲在人群中。日军诡计多端,有一套鉴别共产党的办法:普通农民手上的老茧跟长期使刀弄枪人的手上老茧,位置有明显不同,日军靠看手抓人,一抓一个准。父亲说,千钧一发之际,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他把皮袄连头一起,紧裹在身上,极力躲避挨个看手的日军。当日军查到父亲时,万万没想到,身旁的老乡突然指着父亲对日军说,他发疟疾,打摆子、发高烧。日军一下愣住了,看着异常怕冷的父亲,害怕疟疾传染,随即捂着鼻子离开了。好悬!父亲出了一身冷汗,若日军不上当,这位老乡也会跟父亲一起被抓的。从那以后,父亲多了个口头禅:永远不能脱离群众。
斗转星移,虽然当年的小米加步枪,如今已变成导弹、无人机,但保家卫国、永不屈服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高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