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17 08:43:53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精心勾勒精神文明画卷,将文明基因深植依法履职全过程,为强省会建设注入汩汩动能。
建强“四个机关”筑牢文明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金峰带队检查《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贯彻落实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以“四个机关”科学定位为指引,将机关建设与文明创建工作相互融合赋能,持续擦出新火花——创新“人大党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持续擦亮“铸信仰之魂 汇人民之智 聚发展之力”机关党建品牌,精心打造济南人大文史馆、“书香人大·阅读空间”、济南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智慧中心、机关党建示范室、廉洁文化长廊等学习教育阵地;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主题对话演讲会、业务技能竞赛、艺术作品展、邀请各界人士走进人大常委会机关、编印纪念册、制播主题纪录片、主题征文活动、开展系列专题报道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讲述新时代济南人大故事,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一系列有为行动让机关面貌焕然一新,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提升,结出了累累硕果。
从荣获省级“书香机关”、全市首批“模范机关”、首批“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示范点”,再到今年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这支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以务实的行动和扎实的成效,不断提升人大常委会机关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以人大之为解群众之忧
为民服务,是文明创建最动人的底色。市人大持续深化“双联”工程,2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我市各区县,580个代表工作站实现街道(镇)全覆盖,6000余名代表化身政策“宣讲员”、民情“联络员”、难事“化解员”,架起连心桥,温暖千万家。
2024年,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全体人大代表首次以票决的方式确定济南市民生实事项目。在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中,“市民点单、代表定单、政府接单、人大督单、群众评单”闭环机制高效运转,54条公交线路优化、400处老年助餐点升级、45个停车场投用……20件民生实事项目的有效落实让民生“心愿单”变成百姓“幸福清单”。 2025年,210处公园绿化空间、300家普惠托育机构等20项民生实事,在人大监督下正稳步推进。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坚持顺着民声惠民生,通过不断完善的智慧人大等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全方位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聚焦停车难、养老服务、城市更新、普惠托育等“急难愁盼”,积极开展专题询问、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履职行动,以工作实绩不断升级着群众的幸福生活。
以法治之力护航强省会建设
法治,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坚实基础。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文明泉城创造良好法治环境。制定出台《济南市物业管理条例》《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济南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济南市停车条例》《济南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济南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等法规,以立法“小切口”破解城市治理和发展“难题”。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大力推进制定法规的贯彻落实,以法治之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走深走实,让文明创建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在济南都市圈建设中,人大勇当排头兵。组织召开济南都市圈城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主任联席会议、联合都市圈沿黄城市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与都市圈内六市共同商定协同立法“蓝图”……一系列积极作为,奏响济南都市圈协同发展“强音”,为强省会建设贡献了人大智慧力量。
“全国文明单位”是至高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将以文明为帆,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航程中破浪前行,为强省会建设续写文明新篇。(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