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17 09:40:31
小案件关乎大民生。近日,槐荫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在处理一起标的额不大的“小案”时,并没有因为证据琐碎而简化审理过程,而是从纷繁复杂的证据中梳理出关键信息,认真整理电子证据、制作可视化的对账单,让原本模糊的交易事实变得清晰可查,生动诠释了“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促成纠纷实质性解决。
李某经营一家蔬菜店,2021年到2025年一直从张某处采购蔬菜。因双方对货款问题产生争议,不久前,张某将李某起诉至槐荫区人民法院,要求李某偿还欠付货款3万余元。
该案虽案情看似简单、标的额不大,但承办法官梳理案情后发现,由于双方都是经营小本生意,再加上供货关系非常稳定,因此在交易过程中,既没有签订书面买卖合同,也没有留存发货单或者进行对账,全部都是通过微信订货、付款。李某虽然认可自己拖欠部分货款,但不认可供货数量和货款总额;张某仅提交了微信聊天记录和部分供货单据,未提供对账证据。
张某提交的微信记录长达数千条,里面涉及不同的蔬菜品类、单价以及送货时间。面对庞杂的电子证据,法官意识到,零散的聊天记录若不系统梳理,不仅无法查明事实,更可能让双方的争议陷入僵局。
为了查明事实真相,法官认真核对当事双方这几年间的聊天记录,按照日期、菜品名称、数量、单价等项目逐项进行摘录,把零散的交易信息整理为结构化的对账单表格。在这个表格中,不仅详细列明了每笔供货信息,还对应标注了微信转账记录的时间和金额,让债权债务关系的脉络变得清晰可见。
法官把整理好的对账单交给双方进行核对,并且对每一项记录的来源都进行了解释。当李某和张某看到原本混乱的聊天记录被转化成了条理分明的账目明细时,均深受触动,“没想到这么小的案子,法官的工作竟做得这么细致。”李某说。
双方均对表格中的数据表示认可,在清晰的事实面前,当场就确认了欠款金额和还款方案,并自愿达成调解,李某同意分期支付拖欠的货款。这起历时多年、交易繁杂的蔬菜买卖合同纠纷得到了高效化解。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