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复航500天,小清河智慧航运显成效

济南报业全媒体

2025-07-18 06:55:04

  近日,山东小清河——这条承载齐鲁大地新期待的“黄金水道”,迎来其复航运营500天的辉煌里程碑。500个日夜奔腾不息,小清河复航工程不仅重塑了山东省内河航运版图,更以实实在在的成绩,交出一份“量质齐升”的亮眼答卷。

  货运引擎轰鸣:运量航次爆发式增长

复航500天,小清河智慧航运显成效

  2024年2月27日,中断26年的小清河正式复航运营。复航后的小清河迅速成为区域物流重要通道,运能持续释放,运营前10个月完成427航次,货运量达16.3万吨。

  进入2025年,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截至7月11日,本年度已完成1362航次,货运量达66.1万吨,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1960年51.9万吨的年货运量历史最高纪录,实现重大突破。

  目前,钢材、铝矾土、方解石成为主力货源,其中钢材运量已突破40万吨,凸显其对区域制造业的强大支撑力。运力规模同步跃升,运营船舶从复航初期的2艘千吨级船舶快速扩容,2025年1月达10艘,6月增至19艘。如今,19艘船舶日夜穿梭,彰显着“黄金水道”的澎湃活力。

  智慧赋能航运:安全效率双提升

复航500天,小清河智慧航运显成效

  小清河复航伊始便锚定“数字化智慧航运”标杆。通过部署的4座雷达基站、5套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基站和105个高清摄像头,实现对航道、船舶、水文、气象等信息的全天候实时监控。在智慧航道的加持下,四座船闸由指挥中心统一联合调度,减少人员投入的同时,实现船闸集中管理24小时运行,单船过闸时间压缩至40分钟以内,通航安全性显著增强,复航500天以来保持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好成绩。

  物流模式破局:超大件运输成本骤降

  “河海联运”与“河海直达”物流模式是小清河航运的核心优势。超长、超重、超限的重大型设备(如风电叶片、大型机械)彻底告别了传统陆路运输中繁琐的拆解工序与高昂成本。如今,这些“巨无霸”通过小清河,直接从内河港口启运,无需中转,直抵海港,实现了“一站式”运输,极大简化了物流环节。

复航500天,小清河智慧航运显成效

  2024年3月,“泓源启航”号装载1200吨重型设备,从济南章丘港直达浙江温州灵昆码头,全程1766公里,开启河海直达常态化运输,物流成本直降30%。截至今年7月,风力发电机轮毂、桅杆式起重机等超限件设备先后通过小清河直达海南东方八所港、天津港、浙江温州港、福州江阴港、广东中山港等海港,成功打造小清河超限件“河海直达”物流新模式。同时,小清河陆续完成多航次的济南至韩国、孟加拉国河海联运外贸业务,小清河这条“水上绿色通道”正成为山东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战略支点。

  市场热度攀升:航运生态圈加速形成

复航500天,小清河智慧航运显成效

  随着运能的持续释放和模式的创新,小清河航运吸引力不断提升。2025年6月17日,小清河航运推介会吸引了118家企业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会上,多家物流企业与船舶建造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十余家龙头企业表达了拓展航运业务的意愿。这标志着小清河航运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市场信心持续增强。

  守护安澜惠民生:综合效益彰显担当

复航500天,小清河智慧航运显成效

  小清河的价值远不止于航运功能。作为一条重要的行洪河道,自2020年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以来,显著提升了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已连续5年平安度汛,切实守护了两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小清河复航项目还深度优化了区域水资源配置,增强了生态补水功能,沿线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复航500天,小清河智慧航运显成效

  从复航初期的谨慎试水到船舶日夜穿梭,小清河复航500天的运营实践,不仅验证了铁建投资在新兴产业方面的前瞻性投资理念,更为山东省打造出一条连接省会、贯通鲁中、实现河海联运的陆海新通道。历史上,小清河曾是一条繁荣的运河。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它正以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新姿态,重新焕发出内河航运的活力,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这条焕发新生的“黄金水道”,正在齐鲁大地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戴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