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非遗研学+村企共建:济阳街道董家村的“全国文明村”蝶变密码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20 10:00:35

  7月8日晚,济阳区济阳街道董家村文化广场灯火璀璨,一场庆祝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的消夏晚会热闹上演。村民们在非遗手造展示、乡土美食和露天电影的烟火气中,共同分享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这个曾经“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土”的市级贫困村,如今正以“全国文明村”的新身份,向人们展示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非遗研学+村企共建:济阳街道董家村的“全国文明村”蝶变密码

  走进董家村,沥青路干净平整,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游客们在黑陶作坊里体验非遗技艺,孩子们在研学基地里学习农耕文化,民宿里飘出阵阵饭菜香……如今,董家村正以春风化雨般的文明力量,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非遗研学+村企共建:济阳街道董家村的“全国文明村”蝶变密码
非遗研学+村企共建:济阳街道董家村的“全国文明村”蝶变密码

  董家村的蜕变之旅始于2019年。董家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在“村企共建”的创新模式下,济南长田实业有限公司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流转闲置土地,整合废弃坑塘,精心打造一个集文旅、非遗、农耕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走进董家村,处处涌动着产业兴旺带来的蓬勃生机。在智慧化蛋鸡养殖场里,村民洪秀禄正熟练地分拣着刚产出的鸡蛋。他一边忙碌,一边感慨道:“我这把年纪,出去打工没人要,在这儿还能挣上钱,搁以前哪敢想啊!”这座2024年新建的现代化养殖场,年产鸡蛋达11646吨,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增收,更让当地村民直接受益,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董家村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独具匠心,精心打造研学品牌。为积极探索“教育 + 旅游”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董家村积极与企业携手合作,着力打造了长田实践教育基地。研学基地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开发了50多门课程,每年接待上万名学生。

非遗研学+村企共建:济阳街道董家村的“全国文明村”蝶变密码

  在济水春秋博物馆的黑陶制作工坊,省级非遗传承人徐庆增正耐心地指导一群小学生制作陶器。他轻轻抚摸着陶坯,感慨地说:“以前总担心这门手艺要失传,现在研学团队都排到三个月以后了。”黑陶制作这一古老技艺,在董家村的研学活动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除了黑陶制作的研学体验,董家村的产业融合画卷正徐徐展开。豆腐工坊里,阵阵醇香扑鼻而来;研学楼中,传来琅琅读书声;易丰民宿区里,袅袅炊烟升起……如今,董家村已形成“吃住游学”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格局,去年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产业的入驻让村集体收入大增,群众腰包鼓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村党支部书记张建东难掩自豪之情。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董家村打造了集民宿、观光、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精品项目,成为济南近郊游的“网红打卡地”。

非遗研学+村企共建:济阳街道董家村的“全国文明村”蝶变密码

  产业振兴是基础,乡风文明是灵魂。漫步村中,墙上的村规民约"三字经"以漫画形式生动呈现,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文明的故事。董家村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婚丧嫁娶不再大操大办;评选“好婆婆”“好媳妇”,邻里关系更和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办活动,打牌的少了,跳舞、读书的多了。

非遗研学+村企共建:济阳街道董家村的“全国文明村”蝶变密码

  如今在董家村,乡风文明已蔚然成风。“现在谁家要是吵架,都觉得丢人!”村民赵大娘笑着说,这句朴实的话语,正是乡风文明深入人心的生动体现。

  荣誉见证奋斗,耕耘终有收获。济阳街道党工委书记苏磊表示:“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是对董家村乡村振兴工作的最高褒奖。这份荣誉既是对我们‘党建引领、产业富民、文化铸魂’发展路径的充分肯定,更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我们将以此次获评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成果,坚持以农为本、以文铸魂、以旅兴业的发展思路,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