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以“旧”更新,以“心”焕新!四里村街道城市更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24 08:00:22

  老旧小区改造的“蝴蝶效应”,如何引发基层社会治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在市中区四里村街道小梁庄社区温暖服务办实事的点滴中,便能窥探其中奥秘。社区将共治共建共享内化为回迁大家庭的“民生肌理”,通过党建核心引领、强化科技支撑、激活社会资源、凝聚民心民力,打造“新家园·心服务”党建品牌,以“4210”党建引领民生服务生态圈,有效激活社区治理活力,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以“旧”更新,以“心”焕新!四里村街道城市更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回迁房俯瞰图

以“旧”更新,以“心”焕新!四里村街道城市更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四里村街道党工委书记韩希宁到工地察看安全生产工作。

以“旧”更新,以“心”焕新!四里村街道城市更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以“旧”更新,以“心”焕新!四里村街道城市更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居民合照

以“旧”更新,以“心”焕新!四里村街道城市更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回迁居民新家

以“旧”更新,以“心”焕新!四里村街道城市更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社区工作人员到居民于海江家中上门服务。

  温情密码 解锁老社区片区蝶变

  在搬新家的节骨眼,老党员李宝山却突发交通事故。怎么安家,怎么赔偿,如何安心?社区工作人员得知老人困难,第一时间联动片警王心海,专业法律援助,配合无微不至的服务,化解风险的同时,新家也安顿好了。社区2708套安置房屋,其中小梁庄回迁居民有1400多户,2024年底已回迁613户,其余将在2025年底全部回迁。2025年“家”期到来,“回家”成了头等大事。但是,辖区困难弱势群体多,确保今年年底居民全部顺利回迁是首要工作。

  像这样的“李宝山们”,回家,一个也不能少。

  将细致入微服务融入百姓生活点滴,将“规划即治理”理念与党建引领融汇贯通。四里村街道小梁庄片区焕新的,远不止是高楼大厦。

  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形成“4210”主体工作计划,即“四个行动”助回迁,党组织行动起来、党员行动起来、志愿者行动起来、居民行动起来,确保回迁工作规范、平稳有序;“两大特色”助传承,打造老英雄红色基因和社区文化记忆长廊两大特色,启迪大家不忘历史,忆苦思甜,永怀精忠报国的赤诚情怀;“一站服务”助幸福,群众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工作迈上新台阶;“零距沟通”助和谐,民意表达更直接、矛盾化解更及时,切实把群众诉求的“中转站”变成诉求解决的“终点站”。

  影子服务 活跃新家园细枝末节

  “闺女,这个‘刷脸’的玩意儿,真能管我的养老钱?”在远洋·繁花锦里小区明亮的新房里,80岁的于海江老人举着手机,眼神里透着些许不安和依赖。站在他身边的,是辖区赫赫有名的“影子服务队”成员,三下五除二,下载“爱山东” APP、录入信息、人脸识别,一步步耐心指导。这,只是社区为他们“解锁”新生活的小小一步。

  如影随形,形影不离,“影子服务队”做到了。

  他们穿着红马甲、步履匆匆却笑容温暖,他们是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和志愿者,也是解决回迁居民入住初期那些“急难愁盼”琐碎事的“解扣人”。

  安家落户“搭把手”:对于像于老夫妇这样行动不便的家庭,“服务队”就是力量担当,帮忙搬运大件家具、家电,减轻居民负担。新环境“活地图”:面对陌生的楼栋、电梯、垃圾分类点、物业服务台,工作人员化身“导览员”,手把手教、一遍遍讲,帮居民快速“认门认路”。邻里和谐“润滑剂”:装修高峰期噪音扰民?“服务队”及时提醒施工时间;车辆乱停影响通行?他们引导有序停放,守护小区初期的安宁。只要居民有需要,“影子服务队”的身影就会出现,或直接解决,或迅速对接物业、相关部门,确保有回音、有着落。

  “影子服务队”整合了多层面“红色团队”,以党员为核心,不断辐射影响周边群众,形成人人有心、人人有责、人人有力、人人享有的局面。

  一路繁花 浸润老邻里新城生活

  疏通“肠梗阻”、消除“脏乱差”,片区改造一张图纸,让小梁庄百姓新城生活照进现实——片区建设12栋安置房,配建一所幼儿园,与九年一贯制学校济南第十四中学优质结合;打造社区副食品市场、养老场所;地上、地下停车场,人车分流,车辆从市政道路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公园绿地、小区景观、社区服务一应俱全。“15分钟生活圈”,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学、健身、养老、娱乐等需求,切实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老城更新,核心是人;基层善治,本质是心。在“繁花锦里”,日子越来越红火。如今,步入生机盎然的“繁花锦里”,蝶变的气息扑面而来:繁忙的回迁景象逐渐被温馨的居家烟火气替代;党群议事厅里,居民共商共议社区大小事;规划中的适老课堂、社区食堂、便民充电桩正逐步落地;文化长廊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也连接着未来的希望……这些点滴变化,正是片区规划在党建引领下,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扎实落地,最终绘就的幸福实景图。

  正如四里村街道党工委书记韩希宁那句朴实的承诺:“回迁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我们会把入户服务变成常态,让居民随时能找到人、办成事,真正在新家住得舒心、安心。”于海江老两口在新家渐渐舒展的笑容,李宝山老人卸下重担后的释然,以及更多居民眼中闪烁的对未来的期待,正是“繁花锦里”这曲蝶变交响中最动人、最珍贵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