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稻香鲤跃映古城 红绿相融兴乡村——“泉韵乡居”和美乡村建设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25 07:36:21

  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展露新颜,一条条宽阔的公路如丝带般在青山绿水间穿梭,一排排行道树如司仪般欢迎八方来客……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令人心旷神怡。

  近日,济南市“一月一主题”集中采访暨“泉韵乡居”和美乡村建设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章丘区“明山绣水”片区、莱芜区“齐鲁情·映山红”片区,聚焦“泉韵乡居”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探访两地如何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村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稻荷飘香锦鲤跃动

  “明山绣水”奏响乡村新活力

  “明山绣水”片区覆盖章丘明水街道、绣惠街道10个行政村,沿绣江河两岸,串联起绣江河公园、玉泉湖公园、赭山山体公园等自然人文节点,形成集湿地观光、休闲垂钓、文化研学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带;稻田观光、特色美食、农耕体验一应俱全,万亩“稻荷飘香”田园盛景尽收眼底;借势明水古城溢出效应,引建小楼花市、绣江城市营地,拓展婚庆、游乐、露营等特色业态,城乡映照、美不胜收。在这里,可以感受古城映照的田园交响。

  在绣惠街道桃花山新村,锦鲤养殖基地里水光潋滟,五彩斑斓的锦鲤在一汪汪清澈见底的池塘里自由游弋。这一尾尾锦鲤,便是当地村民致富的“金钥匙”。桃花山新村创新“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锦鲤、藕虾套养、农产品直供齐头并进,成为盒马鲜生的重要“菜篮子”,稳定供应30余种农产品,月销售额轻松跨越百万元门槛。

  离开桃花山新村,沿绣江河溯流而上,明水街道西营村的千亩香稻基地闪耀着金光。这里曾是明水“大红芒”香稻的原产地,如今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省农科院联合成立香稻研发中心,流转土地600余亩,打造明水香稻标准化种植基地,进行良种培育、土壤改良,去年香稻亩产量突破1000斤。同时,发展稻田鸭、稻田蛙等立体循环农业,村集体年增收55万元。

  依托“一山两河三园”生态基底,西营村吸引社会投资1500万元建设“稻荷飘香景观区”,打造稻田观光、特色美食、农耕体验等“农业+”模式,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文旅业态。

  绣江河滋养的明水街道吕家村目前共有265家经营主体,涵盖高效农业、高端制造、文旅服务等多行业领域。依托76家工业企业基础,吕家村党委整合喜庆产业资源,组建锣鼓队、婚宴酒店联盟,承接全区90%的婚庆业务,带动300余人就业。投资建设的欢乐堡、稻香渔歌露营地等农文旅项目,与明水古城形成联动效应,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万元。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产业融合让土地生金,吕家村村民成了名副其实的“三薪农民”。

  文旅融合产业赋能

  “齐鲁情·映山红”点燃乡村新引擎

  “齐鲁情·映山红”片区位于莱芜区南部,涉及高庄街道、牛泉镇10个行政村,面积24.92平方公里,人口9606人。片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和自然资源底蕴,积极探索“红绿融合”乡村发展新路子,打造集初心溯源实践、红色教育培训、研学体验和乡村旅游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域景区化乡村、红色旅游新名片。

  高庄街道塔子村依托山东人民印刷厂(代号709厂)旧址、八路军四支队驻莱办事处暨山东省委驻地旧址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塔子村”党建文化品牌,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实现红色资源的有效传承和群众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产业发展方面,该村按照“园区带村、文旅兴农”发展理念,建设塔子村文化产业园。与嬴城产发集团整合资金8200万元,对709厂旧址修旧如旧、场景复原,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同步流转周边土地700亩,与山乡集团共同策划建设塔子农场,打造油葵花海、创意农场等20余种文旅业态。预计实现村集体增收7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至3.6万元。

  黑峪村的“花田之约”,则是一段“归雁”带富乡邻的佳话。该村回引半亩花田创始人亓云吉返乡,建设品牌馆,栽植玫瑰、牡丹120余亩,打造原料溯源基地和产品研发基地。同时,在莱芜鲁中生物谷建成化妆品原材料加工基地,在济南高新区建立研发中心,构建了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同时,他们与半亩花田结对,发展特色黄梨种植600余亩;盘活村内土地200余亩,建成星空帐篷28顶、星空民宿7间,年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90余个;利用村内4处闲置宅基地、12条街区,建设“花点时间”“山野集市”等特色项目,打造“峪见花巷”,开发露天电影、电商直播等20余种业态,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采访团走进牛泉镇庞家庄村山楂之恋田园综合体车间,浓郁的山楂香扑面而来;山楂之恋博物馆内,从古代药书记载到现代深加工技术的展示,让记者们清晰看到一颗山楂的“蜕变之路”。据了解,庞家庄村通过联合周边6个村发展山楂产业,生产研发山楂制品60多种,年产值突破2亿元,冻干山楂占全国市场的1/3以上,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从锦鲤游弋的绣惠,到稻香阵阵的明水;从文旅融合的高庄,到产业兴旺的牛泉……此次采访之行中,一个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生动诠释了“产业兴则乡村兴”的深刻内涵。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化赋能激活乡村底蕴、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济南正持续深化“泉韵乡居”和美乡村建设,让更多乡村焕发新活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