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25 07:38:41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仍处于高发态势,不仅侵害群众财产安全,更扰乱社会秩序。6月16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为全国反诈工作注入强劲动力。其后,我市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推进会,深度剖析形势、部署重点任务,一场全域反诈攻坚行动全面铺开。会上明确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务必保持零容忍、零懈怠的打击治理力度,凭借必胜的信心与坚定的决心,全方位强化打防管控宣各项措施,坚决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报通过对近期典型案例进行解析,揭露诈共识,筑牢全社会反诈防线。
速破“三无”反诈案成功拦截29.3万元涉案资金
当“三无线索”遇上即将交付的近30万元现金,拦截挑战艰巨。章丘警方的紧急处置,为公众呈现了一场与诈骗分子赛跑的“反诈实战案例”。
数天前11时22分,章丘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收到紧急线索:辖区一群众正遭电信诈骗,预计12时左右驾车将29.3万元现金交给诈骗分子。
该线索属“三无”信息(无具体人员、无明确位置、无取现银行信息)。民警深知,这笔钱若损失,将给该群众家庭带来沉重打击。仅剩不到40分钟,反诈中心立刻向辖区各派出所和银行发布预警,同时分析研判各方反馈数据。
经努力,民警发现辖区一群众案发当天及前一天到多家银行取现累计23.5万元,且此时正在某银行办理取款业务,资金尚未转移,拦截有望。民警迅速赶到银行时,当事人刚取完钱准备离开。亮明身份后,经询问和查看手机,确认其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已备好29.3万元打算交给骗子。
为确保万无一失,民警将当事人带至反诈中心深入劝阻和宣教。据悉,受害人在“投资理财大师”指导下炒股,下载了诈骗软件。经民警拆解骗术,当事人幡然醒悟。至此,章丘警方成功为群众守住了“钱袋子”。警方提醒:不明链接勿点,陌生电话勿信。无论何种理由要求转账汇款或索要银行卡信息、验证码,均可能是诈骗。遇事多与家人商量,有疑虑及时向警方咨询。
刷单诈骗遇“克星”10分钟挽回2万元损失
当“网约车配送现金”遇上刷单诈骗,惊险瞬间上演。历城区一位女士的经历,为大家上了一堂价值2万元的“反诈实操课”。
某天下午,历城公安分局王舍人派出所接到一名男子紧急报警,称妻子正遭遇投资理财类电信诈骗。
民警迅速赶到报警人家中,得知其妻子瞒着家人参与网上刷单,刚取2万元现金,打算通过网约车以寄送包裹形式送到对方指定地点。情况紧急,民警立即联系配送的网约车司机,得知司机距目的地仅剩不到10分钟路程。若再晚10分钟,钱款恐落入骗子手中。随后,网约车司机将包裹送至派出所上交。据悉,王女士刷短视频时看到兼职刷单广告,刚失业的她轻信对方,下载了诈骗软件。对方先让她获取小额回报,再要求加大投入,软件显示资金增长,提现时却以操作失误为由要求按指示行事,她遂委托网约车送钱。
目前,民警已对此案立案调查,正对被骗资金展开进一步追查。
警方提醒:切勿轻信“公众号关注”“短视频点赞”等虚假兼职广告,坚决拒绝刷单。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陌生APP,不被小额佣金诱惑。如遇诈骗,及时保留证据并拨打110报警。
新型诈骗“三连环”设套“快递短信”诱盗3.2万元
5月11日晚,一条“快递已放家门口,如有疑问请拨打电话”的短信,让市民安女士陷入诈骗陷阱,银行卡内3.2万元被远程转走,还被办理了2.5万元网贷。这起案件揭开了“快递异常+自动扣费+屏幕共享”的新型诈骗“三连环”。
据了解,安女士收到上述短信后,因未看到快递,便回拨了短信中的电话。对方佯装客服,称包裹是“百万保障”非实物,若不处理,当晚零点后系统将自动扣费,每年2000元,进而诱导她下载带有远程控制和屏幕共享功能的“云客服”APP,声称可协助“关闭免密支付避免扣费”。最终,骗子通过屏幕共享远程操作其手机,获取银行卡信息及支付密码,分5笔盗刷3.2万元,并办理了网贷。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涉案账户进行止付冻结,下一步将展开查处。
警方提醒:诈骗分子“广撒网”,大量发送伪造的快递短信,诱导被害人主动拨打涉诈电话,编造“百万保障自动扣费”等谎言,引导点击网络链接、下载屏幕共享APP,最终达到盗取资金的目的。作案手段虽然添了新花样,但最终都会诱导下载非法APP或提供个人账户和密码信息。
机票“退改签”骗局露头 市民遇诈骗被骗70万元
暑期旅游旺季来临,涉旅诈骗伺机而动。近日,市民王先生遭遇机票“退改签”骗局,险些蒙受重大损失,所幸最终被识破。
王先生此前在某APP购机票,起飞前一天接到陌生电话,对方称其乘坐的航班因起落架损坏无法起飞,可办理退款或改签。
未核实信息的王先生,按对方引导操作支付宝,进入“收付款”“收钱”“向支付宝账户收款”环节,填写所谓“民航局支付宝账户”、金额及退款理由,界面显示“对方是企业账户,无法创建收款”。
因正规平台操作让王先生深信不疑,对方称其未开通企业账户致退款失败,引导他访问虚假民航网站,下载“及时服务”APP,输入银行卡账户及密码开通对公账户。对方以检验账户再退款为由,让王先生分别转账44万元、26万元。转账后未收到退款,王先生发觉被骗,随即报警。
警方提醒:此类骗局利用旅客对行程变动的担忧,以“退改签”为幌子,伪造官方身份、诱导转账或下载APP实施诈骗。机票退改签应走正规渠道,别信非官方平台的低价票、退改签信息。收到航班变动通知,应联系航空公司官方客服或购票平台核实,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搜“被骗了怎么办”落入二次陷阱 女子“止损”不成反“再损”
暑期反诈警钟再响!市民成女士遭遇“连环诈骗”,被骗经历令人警醒——
成女士在本地务工时,因投资拼单任务被骗3500元。急于止损的她,百度搜索“被骗了怎么办”,不料落入“二次陷阱”:搜索结果引导她联系“国家反诈中心官方举报邮箱”,随后一名自称“反诈警官”的骗子通过QQ联系,称其被骗的钱可追回,先后以提供备案登记、创建受理群、系统对接等话术,诱导她扫码转账“配合调查”,并承诺查明后连同被骗钱款如数退还。
挽损心切的成女士短暂思考后,扫码向对方转账4500余元“配合调查”。左等右等未收到退款,才醒悟报警,目前当地警方已立案侦查。
警方提醒:这类骗局利用受害人受骗经历和追款迫切心态实施“二次诈骗”。网上所谓“律师”“网警”称可追回钱款的,基本都是骗子。公安机关不会网上办案,不会让任何人向任何账户转账,没有所谓安全账户,更不会要验证码。切莫轻信网上非官方维权渠道”,别让“止损”变“再损”!
相关链接
牢记20个关键词,帮您避开电诈“坑”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给群众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公安部刑侦局结合近期案件研判与各地预警经验,提炼出20个防诈关键词,为公众提供识骗“密码”。从警惕屏幕共享、陌生链接,到认清“安全账户”“修复征信”等骗局,这些关键词涵盖当前常见诈骗套路,助力群众提升防骗能力。
☉屏幕共享:未确认对方身份前,勿随意点击下载链接或开启屏幕共享,涉及资金操作需格外谨慎。
☉百万保障:“百万保障”自动开通且免费,有疑问可联系平台官方客服核实。陌生来电引导关闭该功能的,均为诈骗!
☉安全账户:公检法机关无“安全账户”!自称公职人员要求转账至指定账户,或索要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修复征信: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权删除修改。声称可消除不良记录的,均为诈骗!
☉刷单做任务:刷单本身违法,切勿轻信“高佣金”“先垫付”等信息,警惕“馅饼”下的陷阱。
☉色情小卡片:此类卡片是刷单诈骗的变种引流手段,传播色情信息及刷单均违法,勿因猎奇或贪利受骗。
☉未知链接、二维码:谨慎对待未知链接和二维码,避免随意点击或扫描,以防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境外来电:无海外关系时接到境外来电,几乎都是诈骗。可联系运营商开通拦截服务,从源头防范。
☉小众聊天软件:警惕其成为诈骗工具,勿点击陌生链接下载软件,需通过官方应用市场获取。
☉内幕消息:宣称“内幕消息、稳赚不赔”的投资理财,均为诈骗陷阱。
☉NFC盗刷:勿随意将手机与银行卡贴靠,谨慎通过NFC功能进行陌生支付操作。
☉积分清零:勿轻信非官方渠道的积分清零通知,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兑换信息。
☉快递引流:警惕快递内二维码,对邀请进群、转发领礼品等情况保持警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虚拟货币: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利用其洗钱、诈骗的情况多发,“兑换投资”均为骗局。
☉“电诈工具人”:订购现金花束、扫码送礼品、帮人取现、出售“两卡”等行为可能藏风险,勿做诈骗帮凶。
☉“帮信行为”:出租、出售“两卡”或参与引流、洗钱均属违法犯罪,将面临法律严惩,勿贪小失大。
☉“两卡”:即手机卡和银行卡,买卖、租借均涉嫌违法,勿将“两卡”及第三方支付账户出租出售。
☉现金黄金:要求取现金或购买黄金,通过货运、网约车等方式转交陌生人的,均为诈骗洗钱手法。
☉购物卡:被要求大量购买购物卡并提供卡号密码的,务必高度警惕。
☉刷流水:“刷流水”是违法行为,遇此要求切勿向指定账户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