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28 08:52:20
清晨五点的印象济南星河大集早市,200余个摊位在晨光中次第铺开,叫卖声、讨价声与蒸包子的热气一同升腾。谁能想到,这片日均接待6000人次的“黄金市集”,曾是流动商贩与城市管理的“拉锯战场”。兴福街道用一场“有温度的执法”,让占道经营变身民生工程,在市容管理与人间烟火间架起连心桥。
疏堵结合
从“一刀切”到“精准治”
作为济南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密集的街道之一,兴福街道曾面临流动摊贩治理的“两难困境”:一端是占道经营导致的交通拥堵与环境脏乱,另一端是300余户流动商贩的生计所系。兴福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心以及执法中队创新“721工作法”——70%服务引导、20%管理规范、10%执法保障,将30余名流动商贩纳入“便民疏导点”体系。“以前看见执法车就躲,现在他们主动帮我找摊位!”在腊山河西路摆摊3年的水果商贩王秀云,道出了众多商贩的心声。
民生账本
小摊位撬动大幸福
走进星河大集早市,王女士的桃子摊位前围满顾客。“现在每天凌晨5点到10点能卖300多斤,收入比以前翻了两番!”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个曾经“脏乱差”的角落,如今成为文旅新地标。外地游客张先生举着刚买的荷叶饼感慨:“没想到在济南能体验到台湾六合夜市的服务标准!”
治理升级
从“管理”到“共治”
在兴福街道的城市治理蓝图中,便民疏导点不仅是“菜篮子”,更是“就业池”“信息站”。通过与美团合作开发“智慧早市”小程序,实现摊位预约、客流分析、食安追溯一体化;组建由商贩代表、居民代表、城管队员组成的“街坊议事会”,每月召开“圆桌会议”协商管理细则。
“现在我们都自觉佩戴健康证,垃圾分类比家里还仔细!”蔬菜商贩李师傅的转变,折射出城市治理理念的革新。
从“堵”到“疏”,从“管”到“治”,兴福街道用一方小小摊位,书写着新时代城市治理的民生答卷。当早市的包子香飘过整齐的遮阳棚,当商贩的笑脸与居民的点赞同频共振,这座城市正用最温暖的笔触,勾勒出“烟火气”与“文明风”共生的美好图景。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王永 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