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8-04 07:42:45
清晨的曲水亭街,薄雾尚未散尽,青石板路在晨曦里泛着微光,临街一扇木窗悄然推开,曹雅男的身影出现在厨房氤氲的热气中。
乌梅、山楂、甘草、陈皮……传统的配方在泉城清晨的空气里苏醒,经过3个小时的慢熬与“拔凉”,一锅醇厚的酸梅汤呈现在游客面前。
守艺守心
童年味道飘香泉城街巷
“托家里人的福,留了套老房子在这条济南著名的老街上。”曹雅男的话语带着济南人的质朴。
曹雅男回忆,12年前,曲水亭街游客日渐增多。看着游人穿梭于青石板路,曹雅男心中那份关于老济南滋味的记忆悄然翻涌——童年时姥姥姥爷灶台上飘出的酸梅汤香、温热暖胃的老油茶,还有那带着时光印记的麦乳精……这些老味道不该沉睡在记忆中。
“就想把它挖掘出来,让逛济南老城的人,手里能捧一杯带着记忆的饮品。”这份朴素的心愿,成为“曲水曦和”最初的起点。
店铺开业之初,奶茶意外走红,然而酸梅汤的醇厚滋味渐渐征服了顾客的味蕾,在口口相传中悄然逆袭,成为店铺真正的招牌。
“喝过他们家的酸梅汤,再去喝勾兑的,差别特别明显。”一位常来的老顾客分享道,“勾兑的喝起来甜得发齁,酸得尖利,嘴里黏糊糊的不舒服。曲水曦和的酸梅汤,是天然的酸甜,像好茶一样,咽下去喉咙是润的,细细品,舌根还能咂摸出点回甘来,是童年酸梅汤的味道。”
“很多人都说酸梅汤好喝,后来它就成了我们店的招牌。”曹雅男笑道。12年间,无数游客与回头客循着酸梅的独特香气而来,曲水曦和的名字,与老街的古韵悄然融为一体。
匠心慢熬
3小时雕琢一碗夏日清凉
成为招牌的背后,是日复一日近乎苛刻的坚守。
每天清晨,当这座老城尚未完全苏醒,曲水曦和小店内的炉火已然升起。近3个小时的熬煮中,火候的强弱、投料的次序,全凭岁月积累的手感与心得。
精选的乌梅、甘草、陈皮等原料在锅中翻滚交融,香气渐渐弥漫。熬煮只是第一步,其后近两个小时的关键,在于“拔凉”——将滚烫的酸梅汤迅速降温至适宜饮用的清凉状态。
“以前,我们用的是清冽的泉水来拔凉,那份天然的甘甜无可替代。”曹雅男的语气带着一丝对往昔的怀念。如今虽因条件所限改用自来水,但对口感的追求从未妥协。
曹雅男告诉记者,熬制好的酸梅汤温度极高,无法直接售卖或放入冷饮机,这道看似简单的“拔凉”工序,实则是对耐心与经验的考验。
在充斥着便捷与速食的时代,愿意耗费3小时清晨光阴去精心熬制一锅酸梅汤的人,少之又少。“市场上99%的酸梅汤都是冲调勾兑的,”曹雅男直言,“纯手工熬煮,工艺太复杂,太费时了。”
然而,时间终究给出了答案:纯手工熬煮的酸梅汤,入口是天然果酸与草木清香的交响,细品后喉间泛起悠长回甘。
2020年,在朋友鼓励下,曹雅男萌生了为这份老手艺“正名”的念头。他带着沉淀了8年的熬制技艺申报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成功入选历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午后的阳光斜照进小店,游客捧着酸梅汤观赏着潺潺溪水。12年前那个让老街飘起梅子香的念头,如今已沉淀为古城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