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8-04 07:47:07
中国教育家精神立足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培育均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探析教育家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理层面、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内在一致性,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发展,为时代新人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理论维度 中国教育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契合
在哲学视域下,中国教育家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互通之处,二者具有相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导向,蕴含着相似的思想内核。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发挥二者的内在一致性,实现二者功能的集成聚合。
本体论耦合。本体论作为在哲学意义上对存在论的终极追问,对中国教育家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作出了本质性回答。教育家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趋同的育人导向,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基础上达成本体论共识,共同将人的社会性存在与发展作为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与价值归宿,形成对教育目标的哲学同构。一是对人社会性存在的本体论确证。两者的本体论耦合首先表现为对人的社会性的共同确认。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家精神以“人”为基础,遵循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强调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旨在以社会关系为载体培育教育主体责任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以塑造个体行为、增进社会和谐为价值目标。在本体论意义上,二者都实现了对人社会性的确证,共同体现教育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统一,具有相同的价值追求。二是对人价值主体性的终极关怀。教育家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在理想信念、实践导向等方面对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作出规范。教育家精神倡导心有大我、胸怀天下的思想范式,包含新时代教育者“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远大理想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挚情怀,旨在通过教育逐步实现社会主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诉求,满足其对优质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和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共同彰显对人的价值确证和合理关切。
认识论互鉴。中国教育家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认知逻辑上共同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规律,遵循螺旋上升过程,展现出教育过程中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密切结合的行为导向。一是认知层面。教育家精神中“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反映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强调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创新发展。教育家精神秉持勤学苦思的教学态度,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教育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认识,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效启示。二是原则层面。认识论强调要根据认识对象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认识活动。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根据这些差异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教育家精神重视启智润心的育人智慧,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敏锐洞察和有效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具有内在一致性。
价值维度 中国教育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服务国家与社会发展为最终目标,中国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时代新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支撑。
强化教师队伍。一是强化教师信仰。教育家精神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儒家师者思想和行为规范的现代性转化,核心是引导教育者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相统一。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首先能引导教师打破职业边界,从教书走向育人,从知识讲授走向人格培育,使教师深刻理解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深入思考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筑牢教师群体共同的思想认知,形成全员育人的价值共识。二是增强教师能力。教育家精神将道德要求摆在教育的重要地位,提倡以德为先,要求教育者增强自身品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培育时代新人。首先,在思想层面凝心聚魂。中国教育家精神凝聚着从古至今教育家们的精神风貌,凝聚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进青年学生的价值认同,使其在教育家们无私奉献、心怀天下的人生叙事中,深刻理解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的内在关联,破除利己主义迷思,树立国之大者的责任意识。同时发挥教师的正向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文化立场,坚守文化自信,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事业之中。其次,在实践层面增强修为。当下时代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回归“人”的培养本质,明确人作为社会主体的价值和地位。教育家精神以启迪智心为己任,注重对受教育者内心的启迪与感化,既注重知识传授的深度,更追求心灵浸润的温度,能够为时代建设筑牢人才根基。
建设教育强国。一是促进教育公平。中国教育家精神中蕴含的有教无类等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资源。教育家们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构筑起传承教育公平的理念,使得教育资源公平地倾向每一名学生。同时,通过价值传导,培育受教育者责任意识,引导未来教育工作者坚守良好师德师风的职业伦理,增进教育公平深化发展。二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面临新情况新挑战,需要利用新生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育家精神中“追求卓越、守正创新”的价值内核,回应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通过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培育,增强教师专业能力,推动教育质量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成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实践维度 中国教育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建构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发展教育事业,离不开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引导作用。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精神引领、强化制度设计、营造良好氛围,构建教育发展合理路径。
立足文化基因,加强精神引领。中国教育家精神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下教育实际问题,蕴含着深厚的价值理想与育人追求,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教育家精神引领作用,构建层级递进的引领体系,使精神特质引领教育教学实践发展。一是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党和国家倡导教育家精神,要强化和落实党的指导地位,将教育家精神的思想内核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全过程。二是要精准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素。需将教育家精神中的思想内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框架,在授课过程中实现教育家精神潜移默化传导,揭示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
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制度设计。办好教育,离不开制度层面的梳理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家精神内涵丰富、体系完善,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遵循,需要夯实制度基础,加强制度保障。
加强顶层制度,构建多维协同的政策保障体系。在宏观层面建立“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制度框架,将中国教育家精神融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与思想政治工作要点。同时完善课程制度,创新立体化的精神载体规范。在思政课程教学中,需要结合教育家精神内核,组织专题学习课程,形成系统完善的文化育人流程,发挥好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聚合作用。(王曦苒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