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一条公积金线索找到了“消失”的他 槐荫区人民法院灵活破局顺利执结十万元欠款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8-05 07:37:23

  近日,槐荫区人民法院执结一起合伙合同纠纷案件,执行干警通过公积金查询锁定被执行人踪迹,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2023年,孙某与李某合伙经营金属加工业务,后双方协商散伙。经双方协商,李某需向孙某支付补偿款10万元,并签订书面协议。但约定付款期限届满后,李某拖欠上述补偿款,甚至更换联系方式,彻底断绝与孙某的联系。多次催讨无果后,孙某将李某诉至槐荫区人民法院。然而,判决生效后,李某仍拒不履行,孙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接手案件后,执行干警第一时间启动网络查控,对李某的银行存款、不动产、车辆等财产进行全面查询。结果显示,其名下无足额可供执行财产。执行干警又前往其户籍地址调查,邻居称其早已搬走,去向不明。

  “会不会有未登记的收入来源?”执行干警转变思路,扩大调查范围,依法查询李某的公积金缴存记录。查询结果显示,李某近6个月仍在某公司正常缴存公积金,这一线索让执行工作迎来转机。

  执行干警立即前往该公司,通过公司成功联系到李某。起初,李某仍试图推诿:“我确实没钱,公积金也取不出来啊!”干警耐心释法:“逃避执行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积极协商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在执行干警的沟通下,李某逐渐认识到逃避的严重性,主动提出与孙某协商。孙某表示理解李某当前的经济压力,同时希望能尽快拿到部分款项。

  最终,在执行干警的见证下,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李某当月先行支付2万元,剩余款项按月分期支付。案件以和解方式顺利结案。

  本案执行过程中,一方面,执行干警通过依法查询被执行人公积金账户这一关键细节,精准锁定其行踪和就业状况,打破僵局;另一方面,在找到被执行人后,注重释法析理、晓以利害,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最终促成互利共赢的执行和解。这既有力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也让被执行人认识到主动履行的必要性,推动案件顺利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