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报业全媒体
2025-08-06 07:42:36
一场关于“空中力量”的布局正悄然重塑着济南的发展轨迹。
2025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高标准打造4F级机场。
6月20日召开的山东省委常委会,审议了《关于推动国际航空货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要支持济南、青岛机场协同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发展航空维修等产业,促进航空货运与临空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
7月26日,济南市委书记刘强调研航空物流工作时强调,要系统谋划和高水平推进济南航空枢纽建设,推动航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强省会建设持续注入动力。
当航班的轰鸣声愈发密集,当航空货运的包裹从这里驶向全球,济南正以航空枢纽为支点,撬动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硬件升级”到“航线织网”
持续夯实枢纽根基
一座航空枢纽的崛起,离不开坚实的“物理骨架”和长远的布局。
2022年8月,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启动,正是这场布局的核心落子,这是山东民航史上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计划2026年建成投运。项目建成后,济南机场将同时拥有3条跑道、近80万平方米航站楼,能够满足近期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2万吨保障需求,辐射周边10多个城市。飞行区等级将升至4F最高等级,意味着更大机型、更多航班在此起降成为可能,为枢纽功能装上“强引擎”。
硬件之外,“空中通道”的疏密直接决定枢纽的辐射力。
2024年以来,济南的航线拓展动作不断,新增或恢复至泰国普吉岛、柬埔寨金边等4条国际客运航线,开通“济南—多哈—伦敦”国际货运航线,更将“济南—纽约—列日—济南”货运航线延伸为省内首条“第五航权”环球全货运航线。北部湾航空、四川航空两家基地航司的入驻,进一步充实了运力储备。
目前,济南机场已连通120个海内外城市,航线达208条;202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15.36万吨。即将于2025年8月开通的“首尔—济南—三亚”客运航线,更是借中韩免签政策之便,让三地旅游资源互通、经贸合作加速,而每日4班的济韩航班密度,也让济南的区域枢纽地位愈发清晰。
为了让“中转”更顺畅,济南机场推出“一次支付、全程无忧”的通程航班服务,让国际转国内、国内转国际的旅客少了奔波,为构建更灵活的航线网络打下了基础。
从交通节点到产业高地
临空经济成功“破圈”
航空枢纽的价值,从来不止于“接送旅客、转运货物”。它更像一个磁场,能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在此集聚,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极。如今的济南临空经济区,已形成多元产业生态。
山东顺丰速运的遥墙航空转运中心持续提升效率,支撑着货邮吞吐量逐年增长;山东翔宇航空技术服务公司深耕维修领域,用技术创新提升服务附加值;跨境电商企业则借着便捷的航空物流和高效通关,将商品快速送达全球市场。
未来,济南还将通过引育龙头企业、优化口岸功能、出台优惠政策等方式,让更多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在此扎根,形成“以航带产、以产兴城”的良性循环。
从“一小时圈”到全球网络
辐射力实现“扩容”
建设航空枢纽,最终是为了让城市更好地融入区域协同与全球循环。济南正通过多层级布局,让这种“辐射力”不断延伸。
在省内,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济南机场的区域枢纽作用。通过构建与泰安、德州、淄博、滨州等市的“一小时机场通道”,让都市圈内的居民和企业共享航空便利。
在全国,济南机场主动融入全国航空网络,与其他枢纽机场开展中转联运,既发挥干线机场的带动作用,也让三四线城市的旅客能便捷“触达”蓝天。同时,通过加密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航线联系,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往来与资源流动。
在国际舞台上,济南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通过新开和拓展的国际货运航线,将山东的优质产品运出去,也将海外商品引进来,不断加强与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航空运输合作。
从硬件升级到航线织网,从临空产业集聚到区域协同发力,济南建设航空枢纽的路径清晰而坚定。济南正以更开阔的“空中门户”,承载着强省会建设的动能,也书写着对外开放的新篇。当更多航班在此起降,当更多机遇在此汇聚,这座千年古城,正随着轰鸣的引擎声驶向未来。(来源:济南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