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8-13 08:57:43
暑期“带娃难”,是许多职工家庭的“心头事”,更是基层治理的“必答题”。
“无缝衔接”家长看护空白时段;结合地域特色寓教于乐,将安全教育、非遗文化、兴趣课程等“请进”托管站……今年夏天,历城区华山街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多部门联合行动,整合志愿服务力量,撬动社会治理资源,打造历城区首个街道级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首创“街办带娃”新业态。
打造街道托管新业态 为职工家庭“松绑”
下午5点多钟,华山街道珑岸小区居民高女士像往常一样,先来到位于华山第四小学的暑期托管课堂,接到孩子后再一起回家。
“往年一到暑假就格外焦虑,上班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想:孩子在家有没有写作业?看了多久的电视?为此,我还特意给家里装了监控。”高女士说,一下班她就会赶着回去看孩子,或者报名高价商业托管班。这成了高女士的假期常态。高女士是华山街道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同事中有不少“90后”,他们中很多人都正在或即将面临工作带娃的难题。
为了缓解职工带娃焦虑,华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团委、工会、妇联、老干部办公室联合,整合志愿者、社会机构力量举办历城区首个街道级暑期托管班。
“托管内容紧密围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安全教育三大板块,开设非遗手工、科学实验、体育运动等10余项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课业辅导中巩固知识,在特色课程中培养兴趣,在互动交流中收获友谊。”华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托管场地设在华山第四小学和街道办事处4楼文化站,既盘活了现有资源,又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
“街道托管班的时间设置和我们上下班的时间匹配,孩子在托管班里比在家里作息更规律,还能保证一定的学习量,我们也省心。”高女士说,“不仅如此,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展示新学的技能,让家长工作更安心。这个暑假,第一次体会到了‘松弛感’。”
联动专业机构共振 亮点课程花样多
从非遗剪纸到编程机器人,从红色微课堂到攀岩挑战,托管班打造“动静结合、文武兼修”的特色课程……记者观察到,街道托管班在落地实施时打破简单的“看管”模式,更加注重“多元体验+长效反馈”。
华山街道发挥基层组织优势,构建起“多方联动、志愿参与”的服务体系,联动芭迪娜、临风堂等校外专业教育机构,各方力量协同参与,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探索出一条“专业+志愿”“服务+成长”的创新路径。
除了舞蹈、书法、非遗等科普文体类课程,街道还邀请专业团队开设防溺水实训课,通过情景模拟让孩子掌握自救技能,让安全意识牢记心底。应急救护培训覆盖全体师生,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成为必修课。此外,街道还为全体学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组建“专业教师+街道骨干+大学生志愿者”责任看护团队,严格执行实名登记及专人定点接送制度,实现无死角守护。
精准匹配志愿力量 传递文明实践“温度”
手指翻飞,年轻的面庞凝神盯紧试管与试剂的碰撞,随着白醋与小苏打相遇,瞬间产生的“火山爆发”,引来小朋友们阵阵惊呼……化学小课堂上,山东大学支教团大学生小赵“露了一手”,引来小学员们崇拜的目光。
值得一提的是,华山街道暑期托管班以需求为导向,充分链接志愿服务资源,实现供需高效对接。
“街道根据孩子们的不同年龄、兴趣,与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细致匹配,有力充实了暑期托管人力保障。”华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介绍,早在暑假之前,街道就协调辖区退休教师、大学生、社区骨干等辖区志愿者参与其中。
为确保服务专业规范,开班前,志愿者们接受了涵盖安全管理、儿童心理、应急处理、沟通技巧等内容的系统岗前培训,推动托管服务从“能托管”变为“托得好”,让“有心”的奉献更添“有力”的支撑。
“街办带娃”不仅仅是政府服务创新的一个缩影,更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具体体现。未来,华山街道将以此次暑期托管服务为契机,进一步总结经验,持续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完善多元共治机制,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出更多贴心暖心的民生服务,让基层社会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活力,让这份“暖心守护”覆盖更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