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中共济南地方组织在抗战中的历史担当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8-15 09:43:09

  □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院院长 史宏捷

  济南,这座浸润着红色基因的英雄之城,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亦是伟大抗战精神的践行场。近代以来,日军曾于1914年、1927年、1928年三犯济南,1928年的“济南惨案”更令世界震惊。1937年12月27日济南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犯下滔天罪行。面对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中共济南地方组织始终挺立潮头,引领民众众志成城、浴血奋战,谱写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不朽壮歌。

  勇于担当是济南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之一。大革命失败后,在山东党组织迭遭残酷破坏的情况下,济南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在全省恢复发展党组织的重任,并且历尽艰辛寻找中央,重建山东省委,为山东抗日救亡筑牢领导核心。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他们高举团结抗战旗帜,积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在错综复杂、凶险恶劣的处境中,自觉地肩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为抗战胜利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一、自觉担当:擎旗引领救亡潮

  济南既是较早遭受日军侵略的地区之一,亦是民众觉醒的先锋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迅速发展,济南党组织自觉扛起民族救亡大旗,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积极领导各界爱国民众展开反日斗争,点燃抗日救亡之火。

  1931年10月3日,在中共济南市委的领导下,济南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在省立高中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各校成立国难后援会,通过了各校抗日组织决议案。12月,济南14校2500余名学生赴南京请愿,并与平、沪等地学生一起示威游行,迫使蒋介石接见了济南学生。请愿斗争虽未竟全功,却让青年觉醒:“唯有唤起民众,方救民族危亡”,自此转向工农、扎根群众。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在中共济南市委的领导下,济南各界民众也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津浦大厂职员捐薪两日、工人捐薪一日支援前线;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中共济南市委发动组织各校学生迅速响应,12月16日济南高中率先罢课并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济南乡师、济南师范、育英中学等校接踵而起。随后,济南(山东)学生救国联合会与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统筹全市救亡运动,联络全省抗日团体,使泉城成为山东救亡运动的策源地。1936年,济南党组织领导各界反对日韩浪人施暴海关人员。组建抗敌救国会、抗敌后援会等抗日救亡团体,全面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济南更成为山东抗日救亡的中心,党的主张随救亡浪潮遍及齐鲁,唤醒万千民众的民族意识。

  二、忠诚担当:统战聚力筑长城

  中共济南地方组织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践行者。在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下,济南党组织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深入发动群众,广泛联络、争取、团结各界、各阶层人士,为推动山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35年《八一宣言》问世后,济南市委书记赵健民等借新亚日报社地下党员李竹如之力,翻印宣言,并在市区和北郊农村散发。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济南党员改变秘密工作方式,广联国民党统治区各界人士,积极推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年7月,济南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涤生牵头成立济南市教育界抗敌后援会;8月,中共山东省委和济南市委召集千余民众集会,敦促韩复榘守土抗战;9月,平津流亡党员乔彬等以省财政厅长家庭教师身份深入国民党高级官员家眷和上层知识分子中开展工作,组建济南妇女联谊会,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播撒合作抗日理念。1937年8月,中共华北联络局派张友渔到济南,与先期到来的红军将领张经武和中共山东省委一起,对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进行统一战线工作。最终与韩复榘达成三项协议:释放在押政治犯;成立第三路军政训处;开办第三路军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党组织派遣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进入第三路军政训处协助工作,培训动员抗日干部。至11月,400余名中共党员获释,其中包括原山东省委和济南市委负责人张晔、赵健民、张北华等人;政训班三期培训1500余名干部,分赴德州、聊城等地发动群众,从事发动敌后抗日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三项协议的落地,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山东和济南的正式形成,为全民族抗战凝聚起各方力量。

  三、勇敢担当:星火燎原燃齐鲁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鉴于山东局势日趋严峻,中共山东省委于1937年10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济南党员干部响应中共中央北方局“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不惧困难,勇敢担当,奔赴全省恢复建立党组织,发动和领导敌后抗日武装起义,点燃齐鲁抗日烽火。

  原济南市委书记赵健民重建鲁西北特委,与范筑先共擎抗日大旗;济南市委代理书记于文彬赴鲁北,领导乐陵、无棣等地起义;市委成员林一山随理琪恢复胶东特委,发动天福山起义;原中共济南市委书记林浩、原省委巡视员鹿省三到淄博建立鲁东工委,领导牛头镇、潍北起义;中共济南市委书记白学光开拓鲁西南,建立鲁西南工委;济南党员姚仲明、红军干部廖容标等与马耀南发动黑铁山起义;济南党员徐运北等人到堂邑发展抗日武装;省委书记黎玉、原中共济南市委书记林浩和红军干部洪涛等领导发动徂徕山起义……济南“民先”队员与进步学生亦分赴各地,成为起义骨干。在无八路军主力支援、军事经验匮乏的困境中,济南共产党人如星火撒向鲁西北、鲁东、鲁中、胶东等山东各地,动员群众,发展党组织,点燃抗日烽火。先后参与创建鲁西、清河、胶东、湖西、冀鲁边等抗日根据地,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奠基立业。

  四、铁血担当:前赴后继斗敌特

  济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推行其殖民统治,不但在济南建立了伪政权,其特务组织更多达20多个,触角伸向济南的军、宪、警、政及群众团体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密如蛛网的特务网络。在这种危险情况下,中共山东分局及鲁西、鲁中、冀鲁边等根据地党委,持续向济南派遣力量,在异常艰险的斗争环境中建立党的组织和秘密情报站、联络点,在刀光剑影中开辟地下战场。

  济南沦陷前,中共济南市委安排了少数有隐蔽条件的党员留在市内,成立济南工委,陈隐仙任书记。1939年2月,因特务破坏,陈隐仙等10余人被捕,陈隐仙、徐连城等坚贞不屈、英勇牺牲。3月,党组织派有隐蔽条件的党员返回济南,重建中共济南工委。1942年1月,由于根据地被俘人员不慎泄密,导致工委被发现,经过激烈斗争,虽然大部分党员撤出,但仍有90余名党员和群众被捕,其中18人被害。在日特的疯狂破坏下,济南城市地下工作的开展屡屡受挫。如何成功打入日、伪严密封锁下的济南城,成为党组织面临的严峻问题。到1942年,在济南的周围地区形成了鲁中区、冀鲁边区、冀鲁豫边区、清河区等抗日根据地,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局面。中共山东分局在认真分析济南城市工作屡遭日特破坏的教训之后,决定将今后城市工作的领导机关设在根据地内,依托根据地开展对敌占城市的地下工作。1943年7月,山东分局重建济南工委,张洪涛任书记,工委机关设于章历泰边区根据地。工委依托抗日根据地,把开辟抗日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与开展城市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济南的城市地下工作出现了积极稳妥发展的局面。

  除中共山东分局派遣党员建立济南工委外,1942年春,中共冀鲁边区委派赵正阳打入济南;8月,中共清河区点线工作委员会派孙省三、宗泽打入济南铁路工厂;1943年2月,中共冀鲁边区二地委在济南泺口建立济南情报站;1945年3月,中共渤海三地委城工委委员马进以大槐树打牛场(屠宰场)为职业掩护开展地下工作;1945年6月,中共渤海区委济南工委在市内建立联络站——义记自行车行……经过地下工作者的艰难开拓,从商埠到城内,从南关到北关、东关,在纱厂、铁路、打包厂、火柴厂、学校、兵工厂、砖瓦厂、铁路大厂、电灯公司、印刷厂、商店中,在车夫、市民、菜农之中以及伪军、伪警甚至特务组织内部,都建立起党的群众关系,每个人又各有自己单线联系的对象以及尚未对其透露自己政治面目的外围群众。他们在极其危险、极其艰难的环境中默默地工作着。

  济南地下党组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日斗争。一批批共产党人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他们就像一把把尖刀牢牢地插入敌人的心脏,以巨大牺牲顽强地开展市内政治、经济、宣传等工作,不但直接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也为上级党组织、山东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情报、物资等多方面的支援,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使命担当:根据地扎根民众

  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社会基础逐渐从工人转向农民。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济南周边农村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这些扎根民众的党组织,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点燃了济南周边人民武装抗日的烈火。济南周边一个个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1938年6月,中共长清县委建立,年底,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1939年1月,中共平阴县委建立,4月,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1939年4月,中共邹长中心县委建立,负责邹平、长山、章丘、历城、青城、齐东等县的工作,邹长边区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1939年1月,七县(济阳、平原、商河、禹城、齐河、临邑、德平)工委建立,标志着齐济临商边区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1939年11月,中共章丘县委建立,章历泰边区抗日根据地在章丘、历城、泰安三县交界处建立,成为开展对济南城市工作的重要依托;1938年4月,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省委决定开创以莱芜为中心的泰山区根据地,1939年9月,泰安(东)、莱芜、新泰、章丘、淄川、博山、历城七县联合办事处成立,泰山区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济南周边抗日根据地一边紧邻沦陷区济南城区,对日、伪在山东的统治中心构成了直接威胁,一边又与山东鲁中、鲁西、清河、冀鲁边四大根据地相连,是山东四大抗日根据地的有效屏障,战略地位特殊,斗争环境险恶。在日、伪、顽三面夹击中,根据地军民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顽强坚持斗争,积小胜为大胜,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形成了对日占济南的反包围,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1938年8月初,大峰山独立营在孝里以北下巴附近伏击日军取得胜利。1940年2月,济(阳)商(河)惠(民)三边交界处的“陈罗战斗”和“沙窝战斗”,毙敌300余人,《大众日报》以“八路军鲁北大捷”为题进行专题报道。1940年4月至12月,日军三次进攻莱芜杨家横村,山东纵队与日、伪军连续进行了三次激战,三战三捷,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杨家横战斗被写进《八路军山东纵队队歌》。1941年1月,平阴县独立营在东阿亭山头伏击了日军汽车队,炸毁5辆汽车,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泰西专署和军分区召开祝捷大会予以表彰,并授予该营“战无不胜”的锦旗。1941年5月下旬,长清抗日十区队在十里雾村与“扫荡”黄河西部的日军遭遇,战士们采取麻雀战术袭扰敌人,战斗中击毙日军少将土屋兵驻。这是泰西抗日军民击毙的日军最高指挥官,获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的通电嘉奖。济南周边根据地军民在对敌作战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牺牲。1939年,平阴县委副书记吴鸿渐英勇就义。1941年7月,日军集中泰西各地日、伪军对大峰山区进行大规模“扫荡”,长清县大队教导员安铮等37名指战员壮烈牺牲。1942年10月,日、伪军6000余人分六路合击泰山抗日根据地,泰山军分区政委兼泰山地委书记汪洋率部与敌人激战,壮烈牺牲。1942年10月,平阴县县长熊善隆等壮烈殉国。1943年10月5日,齐济县大队和回民支队遭1000余日、伪军包围,在激烈的突围战中,战士们歼敌100余人,县大队33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济南周边根据地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全民族抗战初期,济南地区只有历城、章丘、莱芜一带有少数党员活动,到抗日战争结束时,济南及周边根据地已有党员近2万名。在领导人民投身抗日救国的斗争中,济南地区人民武装从无到有,在机智灵活的游击战中,给了日、伪军以无处不在的威胁和打击。据不完全统计,全民族抗战期间,济南周边根据地军民在日伪顽三面夹击中顽强坚持斗争,对敌作战11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约40000人,以巨大牺牲消灭牵制了日、伪军大量兵力。不仅解放了本地区,还直接支持、配合了山东其他根据地的对敌斗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抗日战争终于赢得了最后胜利。根据中央军委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向日、伪军发起全面进攻。8月,收复长清、平阿、章丘、莱芜等县城。9月,收复济阳、商河县城。1945年12月27日,济南沦陷8周年之日,济南、青岛、德州地区受降仪式在山东省立图书馆“奎虚书藏”大阅览室举行。山东省立图书馆见证了这一扬眉吐气的庄严时刻,见证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彻底失败。

  丹心昭日月,碧血写春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济南地方组织在抗战中的历史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在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肆虐践踏泉城大地的艰难时刻,中共济南地方组织挺膺担当,毅然扛起抗日民族先锋的历史重任,领导济南人民奋起抗争,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今日之济南继往开来,正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将红色基因转化为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动力,为民族复兴续写泉城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