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以文化“两创”为引领 激活济南民俗文化传承新动能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8-17 14:44:06

  □陈彩红 袁荣娟 蒋雅倩

  济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鼓子秧歌、钩绣、黑陶等非遗项目,以及以李清照、辛弃疾为代表的“二安”文化。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民俗文化正面临传承断层与活力减弱的挑战。如何通过新型公共空间活化传承珍贵的民俗文化基因,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文化“两创”赋能激活民俗文化基因新活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两创”成为济南传统民俗文化活化与传承的重要驱动力,促进民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推动其创新性发展。

  古韵新姿,创造性转化映华彩。创造性转化是指将传统民俗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技术手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例如,在超然楼周边,通过灯光秀、文创产品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旅游景观。此外,济南还通过举办国际双年展、非遗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鼓励设计师和艺术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反映现代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陈风今韵,创新性发展谱新篇。创新性发展是指在保持传统文化核心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内容和形式,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济南以“二安”文化为引领,成功举办中华“二安”文化旅游节,通过国风游戏、汉服巡游、诗词擂台赛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吸引大量游客和市民的参与。同时,济南积极推动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通过“非遗名城”建设行动,将非遗项目与文化产业、旅游商品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新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民俗文化基因的活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型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融入民俗文化元素,运用一系列策略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精炼文化符号,创意融入空间。文化符号是民俗文化基因的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在新型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注重提炼和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例如,在超然楼周边,通过建筑风貌、景观设计等形式,融入济南的历史文化元素,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同时,济南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如春节庙会、端午节龙舟赛等,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感。

  缤纷文化活动,传统嵌入空间。文化活动是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在新型公共空间中,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非遗展演、民俗表演、艺术展览等,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参与。这些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济南国际泉水节、“二安”文化旅游节等活动,通过举办诗词擂台赛、国风市集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增强了游客的文化参与感和体验感。

  深耕文化普及,知识渗入空间。文化教育是传承民俗文化的基础。在新型公共空间中,注重文化教育的普及与推广。例如,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中,通过设置传统文化展览、举办文化讲座等形式,向市民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同时,济南还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在学校开设非遗课程、举办非遗研学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以多元路径活化传承民俗文化基因

  政策导航规划先,引领文化新航向。济南市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划方案。例如,《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济南市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相继出台,为传统文化的活化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同时,济南还通过规划先行,明确了新型公共空间的功能定位和文化特色,为传统文化的融入提供了有力支撑。

  项目驱动产业兴,支撑文化大发展。济南通过实施一系列文化项目,如明府城、老商埠、上新街等历史文化片区的保护提升和活化利用项目,以及黄河、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项目等,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济南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通过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文创产品的开发等形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社会联动全民享,共筑文化新篇章。济南注重社会参与和全民共享,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等形式,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参与。同时,济南还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通过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讲座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市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还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两创”驱动下的民俗文化基因活化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济南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未来,济南应继续深化文化“两创”的应用和实践,加强新型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济南还应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商贸与旅游系教师;课题基金:2025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化“两创”视角下济南民俗文化基因图谱在新型公共空间的活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JNSK2025B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