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济南新能源:“风光”正好“储”势待发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8-21 09:52:44

  近年来,济南市持续加大新能源基础设施布局,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屡创新高,电力调节能力显著增强,应用场景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风光储热”多元协同的新能源应用新格局。

  多能互补体系加速成型,为济南能源结构优化注入新动能。

  截至5月底,济南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6.8万千瓦,较2024年底增加47.4万千瓦。全市新能源发电量进一步增加,规模以上企业新能源发电量达25.1亿千瓦时,占规上总发电量的21.9%,风、光、生物质等新能源协同发力,进一步降低了燃煤发电占比,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腾出更多用能空间。新能源供热主要有:生物质能、地热能、电热锅炉、热泵供热。2025年5月底,新能源供热量占规模以上总热量的2.7%,新能源供热的应用,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

  储能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储能设施是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高新能源电力消纳比例的基础保障。济南积极推进新型储能示范应用,鹊山独立电化学储能电站一期和全市首个兆瓦级“光储充一体化”鲁润集团新能源装备总部基地综合能源项目已建成投运。并已布局华能黄台、诺能新能源孟家、华能莱芜等一批新型储能电站项目,既有电源侧配储,又有独立储能和工商业分布式储能。

  智慧调控能力提升,新能源利用更高效。虚拟电厂作为一种电力能源新生态,利用数字化手段聚合一个满足电网需求的资源池,通过对资源的智能调控和协调优化实现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和对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的高效利用。

  截至今年5月份,19家单位已经在济南开展虚拟电厂业务,虚拟电厂有效整合了光伏、储能、充电桩和冷热能等多种绿色能源,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在城市电力结构中的占比。随着可调容量的不断增加,收益规模将持续增长,为能源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终端消费网络持续完善,新能源应用更加普及。2024年,济南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8.8万辆,除应急救援车辆外,济南中心城区目前运营的公交车全部采用新能源车型。

  全市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为9.7万个,公共充换电站共1026座,建成区内公共充换电站平均服务半径0.6公里。公共充电设施日均充电量135.9万千瓦时,全年公共充电设施电力消费量5.0亿千瓦时。“十四五”期间,济南市新建绿色建筑面积总量突破1亿平方米。

  未来,济南仍将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用能行业,通过探索地热利用、布局抽水蓄能站点、创新生态修复及氢能基地建设,深挖新能源潜力,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占比,推动新能源发展迈向全链条协同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