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望平微信公号
2025-08-22 12:09:46
“全国374家留创园、只选8家示范,山东唯一花落济南!”
8月14日,第26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结果一出,济南人的朋友圈瞬间被这条消息刷屏。有人感慨“泉城终于出圈”,也有人疑问“为什么是济南?”
(一)
近年来,济南大力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引育体系,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力引擎”。
此次跻身国际人才科创园建设(示范)试点单位,不仅是对济南留创园的高度认可,更是济南在国际人才引育方面持续发力、成果斐然的有力见证,为济南人才工作新增一块极具分量的“金字招牌”。
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国际人才”这一细分赛道,就能读懂济南留创园“第一”的实至名归:
这里,作为全国最早一批国家级留创园,自1999年成立以来,25年如一日地深耕厚植,始终站在吸引和培育国际人才的前沿阵地。多年来,凭借坚定不移的决心与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优化园区的运营模式、服务体系与发展环境,为国际人才的汇聚与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里,人才汇聚效应显著,成功集聚了435名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发光发热。同时,园区内还活跃着60多家留学人员企业,这些企业作为创新的先锋力量,不断开拓进取,累计实现了1000多项成果转化,涵盖了从基础科研突破到实际产品应用等多个层面,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这里,叠加了高新区、自贸区、综保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五块“国家级牌子”,政策工具箱全国罕见。从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到场地使用补贴,再到进出口贸易便利化政策,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企业在此能够享受低税率的税收政策,大大减轻运营成本;对于创新型项目,还有专项的创业基金、担保基金给予资金支持;在进出口环节,通过综保区的便利政策,降低了原材料进口与产品出口的成本与时间成本。
这里,创新资源高度富集,坐落着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中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众多科研院所,省级及以上各类研发机构多达63家。这些科研机构不仅为人才提供了前沿的科研设备与良好的科研氛围,还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进程。
这里,产业基础雄厚,园区拥有各类企业38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瞪羚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217家。完善的产业生态为国际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是技术研发、产品生产还是市场推广,都能在园区内找到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与创新突破。
“全国仅8家”“全省唯一”,济南用一次高含金量的“国字号”评选,让世界重新认识了这座千年古城的人才雄心。
(二)
当然,济南在国际人才引育方面的举措,远不止打造留创园这一项。
为了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济南多举措强化载体建设,筑好巢引凤来。
其一,强化友城载体。济南充分用好国际友好城市和国际友好合作城市资源。截至2024年,济南友好城市及友好合作城市数量飙升至92对,涵盖了26个国家的29个友好城市以及38个国家的63个友好合作城市。济南国际人才引育,从不是被动等,而是主动造舞台。比如,今年承办和参与“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暨友好省州长对话活动,就是济南积极抢抓上级资源,搭建交友合作的平台。
其二,聚焦国际合作。济南的领导带队出访韩国、日本、德国、瑞士、匈牙利等友城,举办产业合作恳谈会、城市推介会,吸引友城企业、机构、大学等参加,宣介济南人才招引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组织“国际友城看济南”活动,邀请友好省州和城市代表访问济南;多次组织济南市艺术家参加保加利亚卡赞勒格玫瑰节、韩国水原华城文化艺术节、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市市庆等活动,有效促进了文化融通和民心相通;举办“Touching济南・国际青年植树踏青”“荷你一起,郁见米菲”“友谊林”、友城青少年才艺大赛,切实加强友城双方人才交流互鉴。
其三,深化对外开放。连续举办15届“中韩书法交流展”,组织开展济南国际友城教育展、济南国际友城青少年才艺大赛,共有上万名国际青少年参与;推动友好学校交流,培养跨文化友好使者。目前济南市有34所友好学校来自济南市的友好城市,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双向培养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友好使者,促进人才国际合作。
最后,推进国际传播。成立济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内外粉丝数量已超过400万,聘请150余位国际友人、专家学者担任“泉城推荐官”,全方位展示济南新形象,领航讲好中国故事。建设包括市政府英文网、嗨济南双语微信、推特、脸书等平台在内的济南国际传播矩阵,积极向国际友人、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留学人员推介济南人才政策。
(三)
在持续完善人才载体建设的同时,济南更将服务延伸至人才落地后的全方位保障,着力推动从“筑巢引凤”到“生态留人”的转变,系统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济南着力构建“宜业、宜居、宜学、宜医、宜乐、宜融”的“类海外”环境,将其纳入市“海右人才”一体建设及人才政策“双30条”支持范畴。
自2021年以来,已打造“类海外”环境项目116个,涵盖涉外服务港、国际人才俱乐部、国际化社区、国际友城花园、国际化教育环境学校、国际医疗服务标准化单位、外籍人士之家、国际语言环境项目、中外友好交流项目等多个类型。
其中,友城花园工作获全国友协肯定并在全国推广,“齐鲁之门”国际人才俱乐部成为京沪线国际人才服务新名片,国际学校打造“对话世界”“留学济南”品牌,市国际医疗保健中心接诊来自53个国家的患者。
此外,作为全国被授权的6个城市之一,济南积极落实《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让人才享受跨国文书流转便利;同时建立多元联动的外籍人才在济停居留一站式服务平台,为驻济高校留学生、企业专家举办签证专场服务,为有长期或永久居留需求的高端人才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和专员跟进。
优环境的同时,济南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聚焦“人才政策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始终保持比较优势”这一目标,每年动态优化、修订发布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构建起更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青年科技人才等“小切口”专项政策,出台新就业形态、哲社文体、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充分激发各行业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创富活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社会氛围。
当前,济南已正式启动外国人才服务提升专项工作,紧扣外国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核心目标,构建起覆盖政策落实、服务优化、制度创新的立体化改革体系,涵盖人才引进、使用、公共服务、社会融入四大领域,联动外事、出入境、人社、教育、卫生等20余个部门,细化为工作许可与居留证件办理、永久居留申请便利化、专业服务机构培育、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医疗服务能力升级、金融服务优化等十余项具体举措。
作为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的重要抓手,将通过制度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为外国人才在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和更广阔的空间,助力济南加快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