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借法治之力筑营商环境“新高地”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8-25 09:03:38

  □张 威

  近年来,围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从完善制度规则到强化法律服务,从推动依法行政到优化司法保障,中央和地方形成了系统推进、协同发力的良好格局。实践表明,法治不仅是市场秩序的“稳定器”,更是激发活力的“加速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既是破解当前制约的现实之需,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当前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对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愈加依赖,而这种制度环境的形成与运行,关键在于法治。法治不仅约束政府行为,更保护市场主体权益,为激发经济活力提供基本前提。

  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重要法规,在市场准入、要素保障、产权保护、权益救济等方面提供了系统性制度安排。地方层面则结合实际持续深化改革,探索行政执法标准化、司法裁判专业化、法律服务数字化等多项举措,推动营商环境由政策驱动向法治驱动转变。实践表明,制度供给愈完备、规则执行愈稳定,市场预期就愈强,投资信心就愈足。

  济南市作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持续探索法治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建设省级中央法务区,集聚涉外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法律咨询等专业机构,构建起“一站式、全链条、国际化”的法律服务体系。围绕涉企行为规范,制定《济南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办法》,上线“泉执法·慧监督”数字平台,推动涉企执法流程公开、过程留痕、结果可查,切实增强制度运行的规范性与透明度。系列探索推动制度优势加快转化为营商优势。

  用法治之力提升营商环境的制度确定性与公平性

  推动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是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首要任务。山东通过出台《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为企业构建起“非必要不检查、检查必规范”的执法边界,彰显法治对公平市场秩序的坚定守护。

  完善产权保护与知识治理规则,是提升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要加快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覆盖确权、执法、维权、救济、服务的一体化体系,推进惩罚性赔偿制度落地,筑牢企业合法权益防线。在纠纷治理领域,应推动“调解+司法”深度融合,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与司法确认之间的制度衔接路径,提供多元、高效、低成本的权益救济方式。

  建强信用机制和评估体系,是实现制度运行良性循环的关键一环。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需要因地制宜、分类细化,避免“一刀切”“指标机械化”,真正反映区域间、行业间的差异特征。通过引入独立第三方评估主体,推进政务数据互通与平台共享,有助于推动营商环境政策精准落地、制度持续优化。

  强化依法行政与政策稳定性,是营造可预期制度环境的基本保障。应以常态化监督为抓手,全面加强对涉企执法全过程的管理约束,推进涉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执法责任追究机制落地。济南依托“泉执法·慧监督”数字平台,推动涉企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化、流程规范化、监督闭环化,让法治真正成为企业经营最可靠的制度保障。

  在改革深水区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定制化法治服务,是营商环境从通用型支持向专业化支撑迈进的关键一跃。随着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加快布局,企业在准入规范、合规经营、数据治理等方面面临大量新型法律需求。要推动法治服务精准嵌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各环节,构建响应快、手段新、方式活的制度保障体系。

  服务企业“走出去”是新时代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方向。要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变化,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增强企业跨境经营合规意识与风控能力。要聚焦企业“出海”常见的合同争议、商标侵权、合规责任、仲裁选择等问题,搭建集涉外法律咨询、国际仲裁支持、跨境调解机制于一体的公共平台。济南依托法务区平台,编制涉外合规指引,开展专题法律培训,提升企业对国际法治环境的理解与适应能力,为区域经济开放拓展了制度护航。

  推动风险防控能力与金融法治治理协同,是强化要素流动安全性的核心任务。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营商环境的高效运转离不开金融规则的健全与防风险机制的闭环。要加强企业融资环节的法治保障,推进金融审判专业化、监管信息互联互通、风控流程法治审查,实现从金融合同签署、资产配置、风控合规到司法救济的全链条制度响应。济南搭建金融风险智慧治理综合体,形成“平台—监管—司法”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为保障金融要素流通安全提供法治支点。

  提升制度韧性与治理协同力,是实现营商环境可持续优化的战略取向。随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深化,单项改革已难以应对系统性诉求,更需从多部门协同、制度集成、机制联动中寻找突破。要以营商环境法治评估为牵引,强化法治指标在整体营商环境体系中的地位,推动法治因素嵌入政策设计、执行监督和效果评估全过程。同时,应将企业合规培育、法律服务数字化、基层法治治理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推动营商环境由制度供给向制度能力跃升。

  营商环境的优化永无止境,法治的保障作用愈发突出。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在制度建设、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