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8-25 09:04:39
□迟考勋 宁述静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当前,济南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正精准落地见效。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必须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做足做实调查研究基本功。
调查研究要站稳人民立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调查研究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访民意、摸实情,真正把群众意见反映上来,把急难愁盼找出来。另一方面,要善于从群众中找办法。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调查研究要深入群众,注重向群众学习,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总结积累人民群众探索形成的新鲜经验、首创办法,持续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
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掌握问题的基本情况,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即需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由于基层情况的千差万别,每一项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直面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搞清楚问题原因是什么、症结难以化解的矛盾点在哪里。在此基础上,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推动问题解决。
调查研究要打牢工作基础
对现实情况的掌握越是全面、准确,就越能为谋划工作、制定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在深入调查研究中,要着重掌握以下三点。一是吃透上情。明确目标才能把准方向,掌握要求才能抓好落实。对于要调查研究的工作,要强化政策学习,掌握相关的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明确上级主管部门对于该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为明确调研目标和方向提供助力。二是要找准实情。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单位对于该项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教训,找准自身工作痛点难点堵点所在,为进一步完善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三是要掌握下情。要多去工作一线走一走、看一看,多与一线工作人员谈谈心,求深求实,杜绝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深入实际发现真问题、掌握真实情。
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施细节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致的调查研究能够揭示更多潜在问题与症状,为找准问题根源、推动问题解决提供全面的依据。为此,一是要选择合适的调研方式。当前信息来源渠道非常广泛,互联网、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除此之外,从亲身实践或调查中直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更是信息最真实的基础。为了提高调查研究的准确性,应致力于深入实际,注重从实践中获得原始资料数据。要立足于调研目的和问题,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和可行性,选择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结合专业数据工具等,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提高调研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二是要规范调研工具。对于调查对象的选择,要综合兼顾代表性和广泛性,既能反映整体特征,同时又尽可能考虑各种例外情况。对于调查问卷,要注重问题顺序、问法准确性和选项合理性,注意设计矛盾问题以验证问卷的有效性。对于座谈会,要合理选择参与座谈人员,除相关工作的领导同志外,还要多选择处于工作一线、从事该项工作的具体人员,以及被服务对象参加。三是要选择合适的调研频次。有时首次调研并不能一次性摸透实情,在整理调研结果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现一些新问题。此时,应该在上次调研基础上,由浅入深地调整优化调研方案,启动多轮次调研,力争把问题搞清楚。
调查研究要提升应用实效
调查研究不是终极目的,推动问题解决才是最终归宿。要防止调研结束“一放了之”,避免提出的对策建议出现大而化之、空洞抽象、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要做好问题梳理工作。调查研究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是推动持续改进工作的强大动力。要认真梳理、分类整合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在深入剖析问题的产生原因、严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切实可行、落地见效的整改举措。对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要求、责任人、整改时限,对能当下改的立查立改、即知即改,确保改出成效;对问题突出、一时难以解决的,要紧抓不放、一盯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要健全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工作机制。通过健全沟通协调、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拓宽成果转化运用渠道。强化对整改措施的跟踪问效和动态评估。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对于在成果转化运用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深入研究,动态调整优化问题整改措施,真正让调查研究成果落到实处,促进工作提质增效。
〔迟考勋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宁述静单位: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检察院。注:本文得到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编号:JNSK2025B055)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