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报业全媒体
2025-08-28 16:10:37
先锋档案:在面积仅有4.8平方公里的舜玉路街道,小商圈集聚、住宅区密布,商铺与民居烟火相织、唇齿相依。街道以党建为纽带汇聚“磁力场”,指导社区成立社区企业,通过空间置换来盘活资源,引入“社区合伙人”理念,反哺社区更好地服务群众。以此形成了“商户发展好-居民得实惠-社区更繁荣”的良性循环。
8月27日,市中区舜玉路街道舜园社区综合服务大厅里,一处名为“舜艺坊”的空间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里,十几位女士正在埋头专注地编织工艺品,一旁已经完成的成品将由社区统一售出,为这些手工达人换来相应的收益。
在舜园社区这处综合服务大厅里,你能看到不同的场景:免费的法律咨询顾问、户外劳动者驿站、以及儿童暑期课业辅导……在这里,群众多元的生活服务需求得以“一站式”满足。
社区党委书记孙怡告诉记者,这一热闹的场景,背后离不开专业团队的运营。“目前这里由我们刚刚成立的社区企业来经营,通过商业化‘社企合伙人’制度,激活运营创造力,1500余平方米的空间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从“柜台”到“会客厅”
党员赴成都“取经”
早在一年前,舜园社区综合服务大厅还是传统的“柜台式”模样,为了拉近党群关系,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社区撤掉了柜台,开始开拓更多元的服务方式。
“我们当时的想法是打造一个‘会客厅’式的服务空间。”孙怡回忆,空间打造好了,可如何吸引居民走进来?是新的问题。
是不是可以引进社会力量来盘活公共空间?当时,成都的社区社会企业已经颇具规模,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一条服务社区居民新路径。在舜玉路街道党工委的组织下,孙怡和几位社区党委书记一同组团去成都学习。
社区社会企业,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个新名词。它是指以居委会作为特别法人身份发起,控股或全资成立,以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服务为目标,以创新商业模式开展经营管理,所得部分或全部利润用于持续反哺社区发展治理的特定经济组织。
当时,一同前去成都考察学习的舜中社区党委书记柴嘉叙深有感触。“我们看到,成都玉林东社区通过空间置换来盘活资源,招募到了一批社企合伙人,为社区居民引入了3D蛋糕打印、昆虫博物馆、茶馆等新颖且极具地方特色的业态,可以说很受群众喜爱。而产生的利润,一部分用来反哺社区,用于各项为民服务事业的支出。这对我们来说都很具借鉴意义。”
勇于第一个“吃螃蟹”
社区用空间换资源
2024年9月,作为市中区社区企业的首批试点之一,舜园社区和舜中社区开始尝试,成为济南市第一个“吃螃蟹”的社区——以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公共服务空间增值服务使用权作价,出资并控股,成立了社区服务有限公司。他们要做的,是以空间换资源,吸引专业人才入驻,开发便民惠民项目。
空间有了,但要选择哪些业态,这由群众说了算。仅少儿培训课程的选择,舜园社区为此向社区居民发放了600余份电子问卷。根据收集而来的群众诉求,社区党委分门别类整理归纳,再有针对性地链接社会资源,邀请合适的企业成为“社企合伙人”。为他们免费提供经营场所空间,从而换取一定的经营收益。
“前一阵时间我们暑期托管班需要购买一批床给孩子们午休用,空间置换正好收到一笔收益。这就是收益反哺用于服务的一个例子。”孙怡说。
就这样,舜园社区党委主动挖掘辖区潜在需求,打造了老年日间照料、儿童托管、教育培训、场地租用、老年配送餐等营利性项目,结合推出“舜艺坊”“人人美术馆”“等特色业态。有了“公司身份”后,社区资源和资金开始转动起来。
“新身份”加持
社区蕴藏无限可能
仅一路之隔的舜中社区,虽然没有舜园社区这么宽敞的空间,但依然通过挖掘社区中的边角之地,探索出了另一条为民服务路径。
“比如说广场、楼间距等空地,我们利用这些边角地,增设了饮用水站、快递驿站、广告位等业态,这些都是前期与群众沟通交流中商议出来的,都是为了方便群众生活的补充业态。”
舜中社区党委书记柴嘉叙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他们还利用居委会门前一块空地,打造了“助农小院”,提供给蔬菜销售企业。而这些企业在免费使用场景经营的同时,还需要定期给社区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发放“蔬菜大礼包”,作为反哺回馈社区的一种方式。
长期以来,财政拨款是社区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随着人民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资金来源单一、供需矛盾突出、资源整合不足”日益成为制约社区治理的突出因素,阻碍社区“大展拳脚”。而在党组织指导下成立的社区企业,以提升社区服务为目标,以创新商业模式开展经营管理,所得收益用于持续反哺社区,某种程度上壮大了社区的自我造血功能,成为用商业方式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探索。
“从业态选择上来说,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前提下,我们不与辖区商家争利,只做业态补给,根据居民需求来实现供需对接。”在采访中,两位社区党委书记都提到了这一点。在她们看来,社区开办社会企业一定要明确补位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只有不断提高经营把控能力,才能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我们也期待着,在“新身份”的加持下,社区能够带来更多小而美的多元服务场景,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王飞 秦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