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8-29 10:11:53
组织群众代表召开议事会。
城市的万家灯火,映照着群众对平安最炽热的向往;社区的方寸天地,承载着基层治理最厚重的责任。如何让平安建设真正扎根群众需求、融入城市肌理?历下公安分局创新推出“社区平安议事会”机制,以“问计于民、聚力于行”的理念,将警务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用一场场接地气的议事协商,破解了基层治理中的诸多难题。
从“单向排查”到“双向互动”
倾听群众心底声音
“以前进社区排查,多是‘我们问、群众答’,难免出现群众不好意思说、一时考虑不到的情况。”解放路派出所社区民警的感慨,道出了传统社区摸排工作的局限。而今,在历下区,由社区民警牵头,居委会、物业代表共同参与,居民唱主角的议事会正成为常态。
在解放路街道某社区的议事会上,居民李阿姨直言不讳:“小区东门的路灯坏了大半个月,我孙子昨晚还在那摔了一跤,这事儿也不知道该找谁。”话音刚落,就有几位居民附和,还补充了“3号楼电动车乱停放堵塞消防通道”“某底商音响声过大”等问题。这些细碎却埋藏隐患的“小事儿”,在议事会上被一一记录、梳理,并在会后得以妥善解决。
相较于传统排查“按图索骥”的模式,议事会构建了“群众点单、多方接单”的互动体系。社区民警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收集者,更成了沟通协调的枢纽,让居民从“被动配合”转变为“主动参与”,半年内收集到的有效建议同比增长37%,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从“零散应对”到“系统解决”
筑牢社区安全防线
“议事会不是‘茶话会’,必须拿出实打实的解决方案。”这是龙洞派出所教导员程雨常说的一句话。
“社区平安议事会”采用“总分总”闭环模式:先由民警、居委会、物业召开碰头会,梳理共性问题;随后分组深入楼栋、商铺、学校开展调研;最后邀请群众代表、业委会成员等共同商议,形成具体措施。
根据会议目的不同,议事会被分为两类,分别是常规会议与主题会议。常规会议每月固定召开,以排查社区隐患,收集居民意见为主;主题会议则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召开,以解决具有代表性、涉及范围广或解决难度大的问题为目的。主题会议还会邀请与议题相关的专业人士、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利益相关方代表参加。
7月初,龙洞派出所召开夏季安全隐患主题议事会,居民在会中提出,每到雨季几处街面常有积水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会后调研发现,有3处低洼路段确实存在积水隐患。龙洞派出所迅速协调市政部门制定了排水改造方案,整修积水路面。经过一系列努力,汛期来临时,这些低洼路段再未出现积水现象,保障了200余户居民的出行安全。
这种“常规+专题”的议事模式,让社区隐患排查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今年以来已化解各类潜在风险130余起。
从“各说各理”到“共商共赢”
化解基层矛盾难题
对于涉及多方利益、历史成因复杂的“硬核”纠纷的化解,议事会更显优势。
由社区民警牵头,吸纳居委会干部、物业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联络员、法律专业人士及矛盾涉及方代表组成专项小组。小组实行“一案一策”,深入分析矛盾背后的利益诉求,确保各方声音都能被充分听取。对于涉及专业领域的复杂矛盾,如房屋质量、工程改造等,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并出具报告,为调解提供客观依据。复杂矛盾往往难以一次性解决,议事会采用“小范围预沟通+全体协商”的多轮模式。先由专项小组与各方分别沟通,了解底线诉求并进行初步协调;再组织全体成员召开协商会,逐步缩小分歧,直至达成共识。
智远街道某小区业主因开发商延迟办证集体维权,情绪激动险些引发冲突。智远派出所牵头组织开发商、业主代表、住建部门、律师,先后召开5次议事会,最终确定“分批次办证+补偿方案”,既维护了业主权益,也为企业留出了整改空间,避免了矛盾升级。议事会机制推行以来,历下区邻里纠纷调解成功率直线上升。
从倾听诉求到解决问题,从排查隐患到化解矛盾,“社区平安议事会”用最贴近群众的方式,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进一步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绘就了“警民同心、守望相助”的和谐画卷。(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陈彦杰 通讯员 朱慧 赵亚辉 杜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