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报业全媒体
2025-09-01 18:55:24
8月28日,在杭州市举办的一场发布会,轰动了汽车和物流行业——中国重汽的新一代干线物流旗舰车型黄河H7正式发布!它的上市,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中国重汽高端重卡产品矩阵,也将助力物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1960年,一辆名为“黄河”的重型汽车在万众瞩目下诞生,它打破了中国无法自主生产重型汽车的困局,成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65年后的今天,这个品牌早已经为行业内当之无愧的王者。从当初填补国内空白,到如今以智能、节能、高效的特性引领行业新风尚,中国重汽作为“链主”企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硬核担当,续写着民族重卡的传奇篇章。
拍摄时间:8月29日
拍摄地点:中国重汽集团
拍摄内容:“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集群
智能重卡上市
续写品牌荣光
“太惊艳了!这哪里是重卡,简直是‘移动的智能堡垒’!”发布会现场,一位从事物流行业20余年的企业老板忍不住上前触摸车身,眼神里满是惊叹。黄河H7的外观设计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重卡“笨重粗糙”的印象——前脸线条锐利如刀锋,LED大灯组形似虎牙,极具视觉冲击力;车身侧面的导流槽经过反复优化,能引导气流快速通过,减少行驶阻力,还可根据不同挂车匹配不同尺寸导流罩,进一步降低风阻。
掀开驾驶室车门,更令人眼前一亮。黄河H7通过“国家级”CN95健康座舱5A认证,配备极致控温效果空调、驾驶疲劳监控DTM系统等。这些配置不仅降低了驾驶员的职业病概率,还通过提升工作舒适度,帮助物流企业减少人员流失率,间接降低了招聘和培训成本。
“颜值的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考量。”中国重汽研发中心的工程师解释道,当车速超过80km/h的时候,有将近一半的油耗用来克服空气阻力。黄河H7深度践行“跑车级极致风阻设计理念”,联合国际著名CFD分析咨询公司,历经53轮设计优化、10余项改进打磨,整车风阻降低30%以上,行驶阻力降低15%。“别小看这个数据,低风阻带来油耗的节省是相当可观的,这对于那些每年行驶20万公里的干线物流、动辄几十上百台的物流车队而言,这无疑是最直观且显著的利润增益!”
记者了解到,这台重卡最令人称道的是其PPC预见性驾驶系统。这套系统仿佛为黄河H7装上了“千里眼”,能够提前1-2公里识别道路坡度变化,自动调整油门和挡位,通过对车辆的最优控制实现平均节油3%。
1960年,中国重汽从一穷二白中,制造出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这台车就叫“黄河”,它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毛泽东主席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就是咱们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时隔65年,全新科技重塑的黄河重卡,让民族品牌再次屹立东方。
从拿下吉尼斯纪录
到智能制造样板
黄河H7的横空出世,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国重汽数十年技术深耕的厚积薄发。
黄河重卡X7就曾以一场“极限挑战”震惊行业:2022年9月,“极智节油冲破边界——中国重汽黄河X7重卡挑战一箱油行驶最远距离”世界巅峰挑战自甘肃·敦煌正式发车,在车货总重约49吨的情况下,向“半挂式卡车单次加油行驶最远距离”吉尼斯纪录发起冲击,最终一箱油行驶了4871.18公里的距离!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表示:此次挑战行驶、加油操作均依法合规,结果真实有效,创造了行业新的世界纪录!
这场挑战的核心底气,正是黄河系列的“低风阻黑科技”。黄河X7的风阻系数仅0.349,这一数据不仅获得中汽中心、TUV莱茵等四大权威机构认证,更让行业看到了“降风阻=降成本”的巨大潜力。“按干线物流车年均行驶20万公里计算,每百公里节油2—3升,单辆车每年就能节省油费3万—5万元!”工程师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而2024年汉诺威车展上,黄河氢内燃机牵引列车的亮相,更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重汽的技术前瞻性:将仿生“鱼背”概念融入挂车构造之中,更搭载了包括主动进气格栅、电子后视镜、隐藏式门把手以及全车细节流体引导系统等在内的超过20项主动与被动减阻技术,直接把风阻系数降到0.286Cd,节能效果提升15%!这波操作,不仅再次刷新低风阻技术边界,更引领全球物流行业掀起低碳高效的新风尚。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制造体系的强力支撑。位于济南市莱芜区的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工厂堪称重卡行业的“智能制造样板”——
这是全球最高水平的重型卡车制造基地之一,也是中国重汽改革重生的一个缩影。记者看到,生产线上的产品是来自海外的订单,为它服务的是110台机器人和109台自动导引运输车。在这个车间,一共要进行38道工序,从零件到车头组装完成只需要两个半小时左右。
目前,关键部位拼接精度±1毫米合格率达到100%,可见机器人工作的精密性。
“链主”带动集群
新能源产品发力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中国重汽,早已不是“只造重卡”的单一车企,而是构建起覆盖“重、中、轻、微、客、特”全系列商用车的产业帝国,拥有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重汽作为国内规模最大、驱动形式和功率覆盖最全的重型汽车企业,其产品覆盖重、中、轻、微、客、特全系列商用车车型,拥有整车、整机等核心部件的黄金产业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加速新能源产业布局与发展,旗下黄河、汕德卡、豪沃等多个品牌均推出新能源产品,充电、换电、插电混动、燃料电池等技术路线全面开花,其中纯电产品电量涵盖60—600kWh,全面覆盖城市物流、港口运输、干线物流、基建工程等多元场景需求。这种“技术多元+场景细分”的战略布局,使中国重汽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占据先发优势。
而作为山东省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中国重汽以开放合作姿态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在商用车领域,通过向上整合核心零部件资源,向下拉动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构建起贯通上下游的高效协作网络。同时,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上下游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实现技术转化加速与人才集聚效应,吸引配套项目落地山东,推动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这种“龙头引领+多方联动”的生态构建模式,助力山东省汽车产业链的韧性、创新力与整体竞争力实现全面提升。
从1960年第一辆纯手工打造的“黄河”重卡的轰鸣,到如今黄河H7的智能闪耀,中国重汽用六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书写了民族重卡的逆袭传奇。黄河H7的上市,不仅是一款新产品的亮相,更是中国商用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缩影。正如发布会现场一位老工程师所说:“当年我们造第一辆重卡,是为了‘不受制于人’;现在我们造黄河H7,是为了‘引领世界’——这就是中国重汽的底气,也是中国工业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