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济南红色村落:在青山绿水间解锁烽火记忆与振兴密码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02 07:37:10

济南红色村落:在青山绿水间解锁烽火记忆与振兴密码

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尹家店村。

  在泉城济南的青山绿水间,藏着许多鲜活的“红色记忆”。这些村庄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板,更是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9月3日正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走进这些村庄,既能触摸到抗日战争与解放时期的历史温度,聆听先辈们的奋斗故事,也能见证红色基因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感受“红色+生态”“红色+研学”带来的全新旅游体验。

  旧址新生

  让红色遗存“活”起来

  在济南的红色村落里,每一处修缮后的旧址都是一段历史的“立体教科书”。

  莱芜区大王庄镇独路村,作为“第四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将红色纪念馆与指挥所旧址精心修缮,保留了抗战时期的建筑风貌与内部布局。令人惊喜的是,村庄还藏着一片千年唐朝板栗园——这片曾作为游击队“秘密粮仓”的山林,如今与红色旧址相得益彰,游客漫步古栗树下,听老党员讲述“板栗园里的抗战故事”,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生机在此交融。

  南部山区柳埠街道泥淤泉东村的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活动旧址,则是“旧址焕新”的生动样本。经过多次修缮,这座曾见证济南地区党组织重要活动的院落重现光彩。如今,这里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天都有游客慕名而来。

  钢城区辛庄街道石湾子村的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纪念馆,将“旧址保护”与“科技体验”完美结合。作为“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纪念馆在保留指挥所原貌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缮提升,现已成为一个集教育、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场馆。场馆内还用上了科技手段增强体验,让人感觉身临其境,而且还是免费开放。

  沉浸体验

  让红色精神“传”下去

  济南红色村从不缺“沉浸式”的红色体验,无论是特色节庆、研学活动,还是志愿讲解,都让红色精神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人心。

  莱芜区独路村依托千年板栗园等自然景观,创新融合了民俗、生态、研学等多种旅游模式。村里时常举办板栗文化节、非遗游园会,热闹非凡,让人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也能尽享田园之乐。

  章丘区普集街道三山峪村,作为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的诞生地,将“红色教育”打造成村庄的核心特色。村里的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旧址展馆,经过多次修缮后宽敞明亮,展品多样且标注详尽。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历史,作为红色研学基地,为前来研学的孩子打造了播种理想信念的红色课堂。来这里参观,不仅能学到不少历史知识,还能深刻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起步区大桥街道办事处鹊山东社区,以“烈士纪念+志愿讲解”的模式,让红色精神深入人心。社区作为“第二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对王士栋烈士纪念地保护有方。这里的王士栋烈士纪念地被打理得井井有条,雕像、纪念碑都焕然一新。周边环境整洁,新增的景观和便民设施让这里成了散步休闲的好地方。社区还组织了志愿服务队,经常给游客讲述红色故事,让人深受感动。

  红旅融合

  让红色基因“兴”乡村

  济南的红色村落,早已不是单纯的“历史打卡地”,而是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长清区孝里街道南黄崖村,被誉为“小莫斯科”“小延安”,村里的“红色南黄崖”村史馆,系统展示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感人故事。村庄创新性地将革命遗址串联成党性教育线路,打造成为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的重要一站。自2020年开放以来,这里的研学游热度持续攀升。红色旅游的火爆,带动了村里农家乐、手工艺品店的发展,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

  钢城区棋山国家森林公园棋山观村,将“红色文旅”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成为“抗日模范村”,走进他们的“革命精神展馆”,围绕纪念碑陈列着老武器、旧书籍,还有珍贵的纪录片影像资料,一下子就把人拉回烽火年代。如今,村庄依托“红色+生态”的特色,开发了研学产品,吸引了大批来自济南及周边城市的学生与家庭游客,来这里研学,既能学到历史知识,还能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商河县韩庙镇店子村,以“三处红色遗址”为核心,走出了一条“以红兴村”的路子。这里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指挥所旧址被保护得很好,每周还有免费开放日供游客参观。村子以旧址为依托,讲述红色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深刻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伟大。

  如今,这些红色文化特色村,正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让红色历史可感、可触、可学。在这里,烽火记忆不再是泛黄的书页,而是融入山水的风景、村民的笑容、游客的感动;红色基因也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驱动乡村发展的活力。走进济南的红色村落,既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也是一次见证红色赋能乡村振兴的全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