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09 09:25:38
□本报记者 陈炜敏
在济南钢城区,一场没有明星光环、没有巨额投入的群众性拔河赛事——“村拔”,创造了超20万人次现场观赛、超150万直播观看、短视频播放破千万的亮眼成绩。这一现象级走红,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的成功,更彰显了乡村文化建设中群众主体的核心力量,为乡村文化振兴与社会治理提供了生动范本。
“村拔”的魅力,在于它剥离了商业赛事的功利性,回归到体育最本真的快乐与凝聚力。当聚光灯不再聚焦于明星选手的个人风采,当赛事投入不再与商业赞助的多少挂钩,“一根绳”成为连接村民情感的纽带。赛场上,参赛队员们紧握绳索、齐心协力,每一次发力都凝聚着团队的信念;赛场下,观众呐喊助威、欢呼雀跃,每一声喝彩都传递着邻里的温情。这种不设门槛、全民参与的模式,这种强烈的代入感与归属感,正是许多商业赛事所缺失的。
“村拔”的走红,更彰显了乡村文化建设中群众主体的核心力量。长期以来,部分地区在推进文化建设时,容易陷入“自上而下”的模式,过度依赖外部资源投入,却忽视了群众自身的文化需求与创造活力。而“村拔”从一开始就扎根于群众之中,它不是政府部门的指令性项目,而是村民自发组织、自愿参与。正是因为源于群众、服务群众,这场赛事才拥有了旺盛的生命力。超20万人次现场观赛,背后是村民们对家乡活动的热情支持;超150万的直播观看,体现了外界对这种淳朴乡村文化的好奇与认同;短视频播放破千万,则证明了“一根绳”所承载的“团结、拼搏、协作”精神,能够跨越地域与群体的界限,引发广泛的情感共鸣。
更深层次来看,“村拔”所凝聚的“一股劲、一条心”,正是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民心的凝聚、精神的提振同样关键。一场拔河赛事看似简单,却在无形中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化解了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增强了村民对村庄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当村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时,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会逐渐延伸到乡村建设的各个领域——从参与村级事务的讨论,到投身家乡的产业发展,再到维护乡村的生态环境,这种凝聚起来的民心与活力,将成为推动乡村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
“村拔”的走红不是偶然,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基层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也为我们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提供了启示。未来,我们不必一味追求“高大上”的文化项目,而应更多关注群众身边的“小而美”活动——一场邻里间的球赛、一次村里的文艺汇演、一场传统的民俗活动,只要能够贴近群众需求、激发群众参与,就能焕发出意想不到的活力。
相信随着更多“村拔”式活动的涌现,乡村将不仅有宜居的环境、富裕的生活,更有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与紧密相连的邻里温情,而这,正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