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太平街道:一条热线的“闭环”温度

舜网-济南时报

2025-09-10 10:11:45

  在济南起步区太平街道,“村里路灯坏了找谁修?”“遛狗不拴绳谁来管?”居民抛出的民生“小诉求”,总能得到“大回应”——通过12345热线反映的问题,24小时内必有回响,48小时内启动处置。

  高效治理的背后,是“太平优解”机制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套以12345热线为核心、涵盖“主动扫描、快速响应、协同联动、温情跟踪”的闭环管理体系。作为“太平三优”品牌的重要支撑,这套机制不仅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开辟了“快车道”,更以“有解”思维与“温情”服务,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的“彩虹桥”。

  快速响应

  从“接诉即办”到“协同联动”的效率跃升

  “我家门口管道断裂,污水横流,能不能来看看?”今年5月,太平街道居民王先生的求助电话刚挂,街道城乡建设服务中心的承办人员已携施工方奔赴现场。

  安抚情绪、勘查断点、调配人员,一套流程无缝衔接,当天便完成管道更换与路面恢复。

  近年来,太平街道始终将12345热线视作基层治理的“晴雨表”,坚守“把群众呼声作第一信号,把解决诉求作第一目标”的准则。为杜绝推诿扯皮,街道推行“首接负责制”,明确第一承接人即为全程责任人;遇复杂问题则立即启动“会商机制”,联动公安、住建、民政等多部门联合攻坚。与此同时,街道不满足于“个案解决”,而是从工单中举一反三——通过分析高频诉求,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宠物管理等配套制度,真正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

  信任沉淀

  从“一事办结”到“长效服务”的温度升级

  “小崔呀,咱们那边的吕剧团还有吗?”不久前,太平街道12345热线工作站接到了一通咨询电话。去年,居民梁女士因拆迁政策不明而焦虑致电,接线员崔亭亭为她建立了专属服务档案,多次主动致电讲解政策、分享同类案例,最终化解了她的心头顾虑。

  在太平街道,这样的服务并非个例。街道打破了“办结即终点”的传统模式,对诉求解决后的居民建立“一对一”服务档案:定期回访掌握生活动态、节日问候传递关怀、主动摸排潜在需求,协调资源解决居民难题。

  从“被动应答”到“主动关怀”,从“单次服务”到“长期陪伴”,太平街道的热线服务正在实现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的深刻转变。

  主动扫描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上门”的精准跨越

  今年6月初,西太平村低保复核现场,民政办工作人员走访发现村民王飞(化名)因三级残疾加重致生活无法自理,年迈父母多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困境远超低保救助范围。

  工作人员当即启动研判机制,对照社会救助政策清单精准匹配。经严格比对,确认王飞符合特困人员认定标准,其父母可纳入低保保障范畴。从发现问题到政策落地,仅用一个月,兜底保障便精准送到了这个困难家庭。

  近年来,太平街道创新建立“日常巡查+专项排查”的主动扫描机制,通过常态化走访、重点群体专项排查,确保困难情况早发现、早介入,筑牢民生保障第一道防线。同时,依托12345热线平台建立诉求数据库,对阶段性热点问题提前研判、集中宣传。如今,在太平街道,政策不再是“藏在文件里的文字”,而是主动敲门的“及时雨”,真正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上门”的跨越。

  下一步,太平街道将继续完善和优化“太平优解”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真正把“急难愁盼”变成“安心暖心”,让基层治理真正惠及每一位群众。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张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