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报业全媒体
2025-09-10 17:56:54
“战士们为了走得整齐,每天要踢几千次正步,脚底磨出血泡,就是为了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军人的风采,守护国家的尊严。你们要不要体验一下踢正步?”
初秋时节,位于历下区趵突泉街道的老舍旧居内,庭院里的石榴树枝繁叶茂,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退役军人肖文彬站在石榴树下,引导研学的小学生体验军姿、正步。他的口令铿锵有力,孩子们踮着脚尖、紧绷膝盖,努力模仿着他的动作,那股认真劲儿引得路过的游客纷纷驻足。
这抹穿行在社区街巷的“迷彩绿”,让老舍旧居蜕变为居民热捧的“文化心脏”。而在历下区趵突泉街道服务体系的支撑下,越来越多退役军人像肖文彬这样,为基层治理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冲锋力量”。
拍摄时间:9月9日
拍摄地点:趵突泉街道老舍旧居
拍摄内容:退役军人在社区发光发热
小院里的课堂:退役军人讲起国防课
在部队的历练,在肖文彬身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记——脸颊上分布着细密的晒斑,伸出的手掌布满老茧。
这天,肖文彬在老舍旧居的石榴树下,对研学的小学生们讲起了自己的部队的故事,尤其是自己曾经参与阅兵的经历——“战士们每天凌晨5点就得起床,简单洗漱、整理内务后,7点准时出操。除了午休,其余时间全在训练场上,一直到晚上10点半才能收队休息。”“夏天地面温度飙升到60摄氏度,踩在上面能感觉到鞋底在发烫,热浪裹着汗水往脖子里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大家知道阅兵不是简单的仪式,是对历史的铭记、是对先烈的告慰,再苦再累都得扛住。”……
回溯与阅兵的缘分,肖文彬的思绪飘回了2009年。“那年我22岁,被选中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激动得好几天没睡好。”他清楚记得自己站在预备役方队第一排时的心情:“既紧张又自豪,总怕自己做得不够好。”高强度训练很快让他的膝盖有了积液,“可我不敢报告,因为竞争特别激烈,稍微落后一点就可能被替换下来。”2018年退伍后,肖文彬本以为与阅兵场告别了,没想到2019年又接到了担任国庆70周年阅兵教练员的邀请,而且最后他也走进了执教的预备役方队里,在方队的中间位置,负责把控队伍的节奏。
孩子们好奇的目光、认真的动作,以这个初秋的恬静小院为背景,绘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肖文彬现在的工作单位,是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老舍旧居就是他如今坚守的阵地。他用自己的国防知识,赋予了小院新的意义。
社区里的坚守:从“文物仓库”到“文化心脏”
这座位于南新街58号的四合院,是老舍先生1930至1934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的住所,如今在肖文彬的打理下,成了周边居民最爱的“文化打卡地”。“刚接手的时候,旧居只是简单陈列着展品,来参观的人不多。”肖文彬说,他当时就下定决心:“不能让这里只当一个‘文物仓库’,要让老舍先生的文字和精神,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肖文彬和趵突泉街道、趵突泉社区紧密合作,精心打磨出一套“全龄化”服务方案。就拿这次在石榴树下对小学生讲国防教育课来说,便是肖文彬联合街道宣传部门、社区教育志愿者共同策划的一场活动。前期,肖文彬多次和街道工作人员商讨活动形式,结合老舍旧居的文化氛围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现场教学、故事分享为主,穿插正步训练体验环节,既能让孩子们感受阅兵的庄重,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社区则负责发动辖区内各小学,组织学生报名参与,提前收集孩子们的疑问,方便肖文彬针对性地准备讲解内容。
针对青少年群体,肖文彬还策划了系列“文学小讲堂”“名作诵读会”等活动,通过这类活动,把国防教育和文学熏陶巧妙融合,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国与求知的种子。对于社区居民,肖文彬则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如今的老舍旧居,早已不是冷冷清清的纪念馆——“老舍文学月”里,专家学者轮番开讲;“庭院剧场”中,文艺爱好者登台献艺;“名家讲堂”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出火花……
趵突泉社区党委书记邓筱梅对肖文彬的工作赞不绝口:“他把军人的严谨和担当,用在了旧居的运营上,居民参与度特别高,老舍旧居真正成了我们社区的‘文化心脏’。”肖文彬则笑着说:“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在社区,核心都是‘服务’。能让大家在这里找到快乐、学到东西,我就觉得值了。”
最坚实的后盾:在社区治理中继续发光发热
肖文彬长期在社区内工作,他对社区的贡献有目共睹,而他的成绩也离不开趵突泉街道对退役军人的贴心支持。“我在旧居开展活动,街道始终像坚实后盾一样,在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他说,这种实实在在的关怀,让他能更安心地投入工作,没有后顾之忧。他也能感受到,街道辖区内的退役军人,更是成为了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
走进趵突泉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墙上的“泉心・五色”作战图格外醒目。红、蓝、黄、绿、橙五种颜色的标记,清晰标注着辖区2270名退役军人的信息。街道相关负责人解释:“红色是重点关注人员,我们每周联系一次;蓝色是生活困难群体,每月上门走访;黄色是80岁以上老兵,每季度电话问候……通过精准分类、动态管理,确保每个退役军人的需求都能被及时发现、妥善解决,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除了精准化关怀,街道还着力打造专业化服务队伍,把暖心举措落到细处。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全员通过了全市退役军人事务员初级培训,对各项优抚政策、就业创业扶持措施了然于胸,成了退役军人身边的“政策活字典”。为了让大家少跑腿,街道还印制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明指南》,发放到每个社区、每个院落,把办理流程、所需材料一一列清;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工作人员都会带着福字、粽子、月饼等慰问品,上门看望退役军人和烈士遗属,送去节日的问候。
动人的案例在辖区内并不少见——社区里有位退伍老兵因大病报销流程复杂犯了难,街道工作人员主动陪同他跑社保局、医院,梳理材料、对接窗口,很快就帮他办好了报销手续;还有位年轻退役军人想自主创业,街道不仅为他解读了创业补贴政策,还联系了创业导师为他提供项目指导。
如今,在趵突泉街道的贴心服务下,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像肖文彬一样,在社区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有的加入社区巡逻队,守护邻里安全;有的成了矛盾调解员,助力社区和谐;有的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策划,丰富居民生活。“我们就是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让退役军人感受到尊重与温暖,同时为他们搭建发挥余热的平台,让他们在社区治理中继续发光发热。”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曹雅欣 邵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