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调表偷电、雇佣“黑电工”、收费乱加价……这些用电坑踩了要受罚!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12 10:07:28

  电表能私调省电费吗?物业收的电费比供电局高合理吗?施工挖断电缆要赔多少……这些日常用电中的疑问,背后都藏着法律红线。2025年1月,南方能源监管局通报的一起典型案例给出警示:某新能源发电公司因在光伏电站数据采集设备上违规安装软件并接入互联网,被依法罚款2.5万元。这起看似因“小事”受到的处罚提醒我们,无论是企业电力作业还是居民日常用电,合规都是不可触碰的底线。

  为让更多市民了解日常用电、电力施工及电力服务中的法律禁区与维权路径,本报特邀山东京堂木律师事务所韩义洋律师,用通俗的语言梳理电力使用中的法律“坑”,教大家避风险、护权益——

  偷电不是小便宜

  擅改电表可能涉刑

  不少商户觉得“电费太高,偷点无所谓”,有的居民为少缴电费私自拆开电表调慢转速,还有的通过私拉电线“蹭电”使用。这些看似“占便宜”的行为,实则已触犯法律。

  ●律师说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71条规定,盗窃电能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追缴电费并处应缴电费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韩义洋解释,窃电金额是法律追责的关键标尺:个人窃电金额达4000元以上、单位窃电金额达1万元以上,即可构成盗窃罪,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金额巨大的,刑期可升至3年以上10年以下。即便金额未达刑事标准,多次窃电、破坏计量装置等情节恶劣的行为,也将面临行政拘留处罚。

  施工别当“蛮牛”

  挖断电缆要赔还可能担刑

  挖掘机盲目作业掘入电缆安全区,高压线路防护区内违规施工,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电缆破损、线路中断,引发大面积停电甚至人身伤亡事故。

  ●律师说法:

  “施工前查线路、遇电缆先报备,这是法律规定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韩义洋指出,《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第25条要求,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进行施工,必须提前向电力管理部门和供电企业报备,查明电力设施分布情况并制定安全施工方案。若因施工导致电力设施损坏,除承担抢修、赔偿等民事责任外,若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火灾、大面积停电影响公共安全),还可能触犯刑法第119条“破坏电力设备罪”或“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最高可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

  “黑电工”不能信

  无证作业双方都担责

  家里电路老化想改造,为省钱找“路边电工”;企业车间增容用电,雇佣无资质团队施工——这些行为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涉嫌违法。

  ●律师说法:

  韩义洋强调,电力作业实行“资质准入”制度,《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从事电力设施安装、维修、试验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相应资质证书。雇佣“黑电工”的雇主,若发生安全事故,需根据过错程度承担赔偿责任;而“黑电工”本人,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居民和企业如需电力作业,应通过供电公司推荐或查询“国家能源局资质查询平台”,确认对方资质后再施工。

  转供电别乱加价

  层层加码属违法

  商铺租户被要求按高于供电公司标准的价格缴纳电费,小区业主发现物业收取的电费存在不合理加价——这种转供电环节的乱收费行为,侵犯了用户合法权益。

  ●律师说法:

  “转供电主体没有定价权,必须严格执行政府定价。”韩义洋表示,根据电力法及《关于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转供电主体应按照供电公司终端电价向用户收取电费,不得在电价外加收其他费用,损耗电费可按合理比例分摊,但需公示明细。用户若发现乱加价,可保留缴费凭证,向12315、12398热线举报,有权要求退还多收费用。

  智能电表别“动手脚”

  技术窃电难逃追责

  有人以为“智能电表能破解,改数据查不出来”,铤而走险通过网购设备等技术手段篡改电表数据,殊不知这种行为早已被系统实时监控。

  ●律师说法:

  韩义洋指出,智能电表具有数据实时上传、异常自动报警功能,篡改电表数据的行为会被系统即时记录,供电部门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可精准锁定窃电用户。此类行为不仅要承担补缴电费、支付违约金的民事责任,若窃电金额达标,还将构成盗窃罪。切勿轻信网上“破解电表”的谎言,技术手段不能成为逃避法律责任的借口。

  电力数据别乱收集

  违规使用要赔偿

  供电企业掌握的用户用电习惯、企业生产负荷等数据,新能源车企收集的充电桩使用数据,这些信息若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或泄露,将涉嫌违法。

  ●律师说法:

  韩义洋解释,电力数据属于重要数据范畴,受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供电企业、新能源企业等数据处理者,收集、使用电力数据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取得用户同意并明确用途;不得泄露、篡改、毁损收集的数据,不得非法出售或提供给他人。若违规使用,将面临5万元至500万元罚款,造成损失的还需承担赔偿责任。

  光伏并网别任性

  不合规发电要整改

  农户、企业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后,未按规定办理并网手续就自行发电,这种行为不仅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还可能丧失合法权益。

  ●律师说法:

  可再生能源法、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光伏发电项目必须向电力管理部门备案,并网前需通过供电企业的接入系统设计、并网检测等流程,确保符合电网安全标准。韩义洋提醒,私装光伏不并网不仅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还无法享受国家电价补贴,用户应通过正规渠道办理并网手续,以免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