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数智驱动 匠心铸城 济南水务“质量月”启动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13 08:51:42

  9月11日,2025年济南市水务系统“质量月”启动仪式暨太平水库工程劳动技能竞赛与先进工艺展示活动启动。活动以“数智驱动铸基强链 匠心铸就品质泉城”为主题,集中展示多项行业领先智能工艺,并开展实地操作技能竞赛,全面呈现新时代水利工程的质量追求与技术革新。

  一线比武 工匠现场“过招”

  技能大赛设置围坝碾压与土工膜焊接两大实战项目,覆盖传统与智能机械作业,注重“人机协同”和规范操作,既考验工人操作的熟练度,也检验其对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要点的理解与执行。

  围坝碾压是确保大坝结构稳定的关键环节。该赛区机械轰鸣,传统压路机与智能压路机同场较量。选手们凝神操控,智能压路机组凭借精准的轨迹控制和实时数据反馈,展现出显著优势。

  土工膜焊接赛场同样精彩。选手们手持焊机,在搭接宽度仅10厘米的土工膜上匀速移动。“水库工程,最重要的就是防渗。工程规模大,一张膜肯定是不够的,那么焊接就是必要手段。可以说,焊缝质量直接决定防渗效果,一道不合格,整个水库的防渗系统都可能受损。”现场裁判这样强调。

  智能工艺 质量“可感可知”

  现场的工艺展示区同样人头攒动。多项智能检测技术首度公开亮相,将以往“看不见摸不着”的施工质量,变为可实时感知、直观判断的数字化信息。

  “过去我们用打气筒,并在整片区域涂抹肥皂水,靠肉眼判断。现在用这个智能设备,充气、稳压、判断是否漏气,全部自动完成。”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信息化工程师张海波手持检测仪介绍,“非常受工人欢迎。”

  不远处,一项“压实度快速检测”新技术也吸引众人驻足。中建八局试验检测员朱尔健将射频探针插入土体,屏幕很快显示压实度数据,“以前要等几个小时,现在几乎是‘实时’,返工问题大大减少。”

  据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信息化工程师陈俊伟介绍,目前济南市已通过“围坝填筑立体管控系统”等数字化手段,将太平水库大坝50多层的填筑施工逐一记录,形成“一层一档案”,彻底改变了传统施工中依赖人工记录和经验判断的方式。“你看这台压路机,上面安装了北斗天线和传感器,就像给机器装上了‘眼睛’和‘大脑’。它能实时记录碾压轨迹、速度和遍数,任何漏压或超压都会立即报警。”

  太平水库 全国智能建造试点

  本次活动在太平水库工程项目建设现场进行。作为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重点项目,太平水库总库容达1.185亿立方米,建成后将为起步区、济阳区、商河县及主城区提供日均最高80万吨的供水保障。其建设质量不仅关乎工程本身的耐久性,更直接关系到千万市民的用水安全与区域发展格局。

  现场记者获悉,太平水库已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智能大坝建设试点项目,也是山东省唯一入选工程。这意味着它不仅在规模上领先,更要在智能建造、质量控制和绿色施工方面树立行业标杆。

  “我们采用‘半填半挖’方式,先向下开挖形成库盆,用挖出的土石筑坝,既节约资源又减少环境影响。”中建八局太平水库项目负责人韩斌在现场介绍,水库建设主要包括围坝填筑、防渗系统施工、泵站和水闸建设等环节。其中围坝压实和土工膜防渗是最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在这些关键点上,智能建造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围坝智能碾压、土工膜全生命周期管控、无人施工机组协同作业等多项智慧工艺已实际应用于太平水库建设,极大提升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郝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