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13 11:23:06
编者按 乡村的振兴图景总在烟火气里藏着最动人的答案。你看,商河县龙桑寺镇的路灯亮了,50盏智能灯在夜幕里铺开暖黄色的网,把千余村民的夜路照得敞亮。镜头转向济阳,黄河滩的鸡蛋带着阳光的味道启程,50万只羽蛋鸡住着“智能公寓”,一枚枚蛋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从农场到餐桌的新鲜,48小时就能抵达舌尖。再瞧长清西苏村,馒头坊的蒸汽里飘着麦香,火龙果的红、菠菜的绿揉进面团,把小日子蒸得热气腾腾。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里,有老人镜头前的笑,有孩子暑期的欢,更有乡村在实干中生长的力量—原来振兴从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把每一件民生小事,都做成暖到心坎里的实事。
“绣花功夫”织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百姓幸福感,商河县龙桑寺镇始终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聚焦群众关切,扎实推进一系列惠民工程,从一盏盏路灯、一条条村道,到一次次暖心陪伴、一张张珍贵照片,龙桑寺镇正以实干之笔,在新时代的答卷上书写温暖民生的生动注脚。
50盏路灯丈量温暖半径
此前,三官庙、孙扒古、大毕家、小毕家、徐宋骆、贾家、侯马等村庄普遍存在夜间照明不足问题,尤其像三官庙这样拥有千余人口的大村,村民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龙桑寺镇将“乡村亮化工程”列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组织专业团队逐村调研、科学规划,最终在8个村的主干道及人流密集区域安装50余盏智能感应太阳能路灯。如今,每当夜幕降临,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不仅照亮了乡村道路,更温暖了群众心田,真正点亮了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道路提升让“烦心路”变“暖心途”
近日,东小王村一条长期困扰村民出行的130米土路完成硬化,彻底告别了“雨天泥泞难行”的历史。今年以来,龙桑寺镇在邱家、岔道、崔家等村实施道路硬化及加宽工程累计达2.5万余平方米,惠及群众5000余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镇村两级干部全程监督施工,并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真正把“民生路”修到群众心坎上。如今,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村道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成为连接党群关系的“暖心纽带”。
建设中的乡村公路。
为银发岁月按下温暖快门
一帧照片,一份温情。付苏新村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对接高新区小学教师,开展“为70岁银发老人留下美好瞬间”公益活动,为村内老人免费拍摄照片并赠送精美相框。镜头前,老人们笑容灿烂,质朴的幸福感在光影中永恒定格。这场暖心行动不仅弘扬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传递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爱与尊重,更让群众感受到镇党委政府的关怀就在身边。
关爱银发群体。
用陪伴书写最长情的教育诗篇
为丰富儿童暑期生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龙桑寺镇妇联组织开展“童心同行”暑期关爱活动,以多彩实践点亮快乐假期。活动中,镇妇联工作人员为孩子们发放太空泥、卡纸等手工材料,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在揉捏拼贴中激发创造力;带领孩子们走进乡村振兴会客厅、刘集村村史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家乡变迁、厚植家国情怀。通过“动手+动脑”“学习+体验”等寓教于乐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探索中收获,让暑期时光既有趣味又有意义。
擦亮幸福院为民“底色”
龙桑寺镇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抓手,组织各村开展“幸福院环境提升行动”,对村级幸福院进行全面清洁整治。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重点对活动室、休息区等场所进行深度清扫,更换老旧设施,规范物品摆放。经过集中整治,各幸福院窗明几净、设施完善,为村民提供了更加舒适整洁的公共活动空间。此次行动是龙桑寺镇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又一务实举措,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从“亮化工程”到“道路硬化”,从“银发关爱”到“童心守护”,龙桑寺镇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诠释着“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深刻内涵。下一步,龙桑寺镇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指引,持续聚焦民生福祉,用更多有温度、有力度的民生实事,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小馒头蒸出乡村振兴新产业
在长清区文昌街道西苏村,一家名为“苏禾巧三姐”的面点坊正以其独具特色的馒头产品,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张亮眼名片。
走进面点制作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麦香和蒸腾的甜味。工人们手法娴熟,馒头在蒸汽氤氲中渐渐变得饱满诱人。这里生产的不只是普通的面点,而是融合了传统技艺与现代健康理念的匠心产品。
新鲜的馒头出锅啦!
“我们的馒头不仅要麦香浓郁、韧劲十足,还要做到老百姓的心里去。”面点坊负责人孔庆苓说道。她带领团队不断推陈出新,将普通的白面馒头升级为花样繁多、色彩丰富的健康食品。奶香烤馒头、巧三姐煎饼等明星产品,采用优质奶粉、天然白砂糖原材料,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面食制品的夹馅种类更是多达几十种,使用火龙果、南瓜、菠菜、胡萝卜等天然果蔬原料,让孩子们吃得开心、家长放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西苏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于2022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苏禾面点工坊,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实惠,迅速赢得市场认可,销路不断拓展。据孔庆苓介绍,产品现已覆盖泰安、济南、曲阜、北京,甚至远销海南。
为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品牌效应,2023年,村“两委”积极争取资金,启动面点加工车间建设。项目预计年底投产,将新增三条生产线,为村民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6万元的稳定收入。
西苏村党支部书记孙增民表示,村集体通过成立苏禾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特色面点产业,不仅实现了稳定收益,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如今,“苏禾巧三姐”已成为长清区乃至山东省内小有名气的面点品牌,真正让“小馒头”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本土鸡蛋成济阳现代农业新亮点
8月20日,一场以乡村振兴为底色的“长田乐享济蛋”品牌发布会在济阳区盛世龙华酒店举行。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厅长褚瑞云、山东省畜牧协会禽业分会秘书长冯楠、济南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王奉光、济阳区副区长董鹏、中国品牌价值学派领军人韩志辉博士等以及董家村党支部书记、长田实业董事长张勇,与政企代表、村民、消费者共300余人,共同见证这枚“带着黄河滩阳光味道”的本土鸡蛋正式启航。
本地鸡蛋色泽诱人。
活动现场,张勇以“三个一”为核心框架,生动阐释品牌初心。产业振兴方面,历经九年深耕,构建起集现代化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文旅研学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董家村从市级贫困村蝶变为全国文明村,村集体年收入跃升至70万元以上。就业惠民方面,持续释放就业潜力,让“家门口上班”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的新常态。在联农富农机制探索过程中,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既让村民同步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实现增收,又以村集体分红反哺人居环境建设。未来三年将重点推进蛋制品深加工产业升级,同步建设“济蛋”主题研学基地,力争将
董家村蛋业打造成“中国蛋业的济南新名片”。董鹏将“济蛋”誉为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的济阳样本。他指出,济阳区作为省会济南的“北大门”,近年来,走出了设施农业增效之路、畜牧集群崛起之路、品牌矩阵塑强之路,连续三年进京举办“好味知济”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济阳农产品正阔步从田间走向世界餐桌。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广大经营主体的实干担当。“长田乐享济蛋”承载着济阳农产品高端化与服务美好生活的期望,并邀请来宾共同品鉴,助力品牌走进千家万户。
“这是济南农业‘有品类无品牌’困境的破局之作。”王奉光现场点赞。“长田乐享济蛋”以科技赋能品质,扫码溯源破解行业信任难题;以联农带农机制激活乡村经济,为济南农业品牌化提供新质生产力样本。
褚瑞云指出,鸡蛋是百姓生活的日常必需,一日三餐不可或缺,更见证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鲜为要。“长田乐享济蛋”始终以“新鲜”为核心战略,构建全链路供应链,通过全程保鲜配送实现农场到餐桌直达。这不仅锁住了鸡蛋的营养本真,更减少了流通环节的安全隐患——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长田沉甸甸的承诺与担当。同时,长田实业以产业为桥,赋能本地文旅发展,带动乡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从守护餐桌安全到助力乡村发展,长田正用实际行动践行农业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让一枚鸡蛋承载起更多民生温度与发展力量。
随着“3、2、1”倒计时,“长田乐享济蛋”品牌正式启动。济南超意兴、山东省农产品产销协会、凯瑞商业集团、山东漱玉甄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山东雅米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济南大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6家企业现场签约。超意兴负责人直言:“我们做餐饮的最懂新鲜,‘济蛋’从出栏到我们公司不超48小时,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业专家委员会原专家委员、中国品牌价值学派领军人物韩志辉博士作了“长田乐享济蛋”品牌战略解读。他在发言中说:“鸡蛋好不好,新鲜最重要。”“长田乐享济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聚焦“新鲜”战略,依托智能化管理创新构建“好品种、好生态、好饲料、好环境、好水源、好管理”为核心的“6好”养殖模式,真正为泉城人民送上了高品质、安全、营养的鸡蛋产品。
现场还为“长田乐享济蛋”颁发“中荣超级码”数字身份认证证书。这意味着每一枚“济蛋”都将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实现全流程追溯,消费者扫码即可知悉“从农场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透明看得见,新鲜有保障。
发布会后,嘉宾走进董家村易丰农业超鲜蛋农场,目睹“智能公寓”里的50万只羽蛋鸡——喂料、集蛋、清粪全自动化,环境参数实时监控,分拣车间按“裂纹、重量、蛋清浓稠度”三级品控。基地负责人孙涛透露:“智能化节省70%人力,蛋品无抗率100%,我们连鸡舍的灯光都模拟日出日落,让蛋鸡自然产蛋。”
产品品鉴区排起长队,嫩滑的水波蛋、喷香的鸡蛋汉堡、醇厚的老母鸡汤,让消费者现场“圈粉”。65岁的济阳市民李阿姨连吃三个鸡蛋糕:“这蛋味跟小时候家里养的鸡下的一样!”现场开通的会员充值通道火爆,市民王女士充了会员卡:“给孙子买富硒蛋,家门口的新鲜,放心!”
“明年我们要建蛋制品加工厂,后年启动‘济蛋’研学游,让全国都知道黄河边有个‘鸡蛋村’。”张勇的规划里,藏着董家村的“野心”。而济阳区政府的“品牌矩阵”计划、市农业农村局的“科技赋能”政策,更为这枚蛋的未来铺路。
当暮色浸染济阳田野,一车车贴有“长田乐享”的鸡蛋正驶向济南城区。这枚带着泥土香、科技味、人情味的“济蛋”,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每一个家庭的餐桌上落地生根。(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高鲁健 张群 李冬阳 通讯员:亓航 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