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14 07:10:54
秋染泉城,沃野鎏金。章丘区三涧溪村的智慧大棚里,圣女果挂满枝头;莱芜区雪野湖畔,民宿集群炊烟袅袅;商河县花卉小镇,蝴蝶兰在温室中绽放……从黄河岸边到泰山余脉,从平原沃野到山区丘陵,济南大地上正铺展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山东的“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念兹在兹。济南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扛牢省会责任担当,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夯基、生态筑基,沃野乡间奏响振兴强音。2024年,济南新建成高标准农田21.5万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82元,同比增长6.2%。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零的突破,连续两年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强县,12家企业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全市持证种业企业达到158家,5类7个品种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品种数量全省第一。在3232个村展开农村“三变”改革,新增农村产权交易额超过17亿元、居全省前列。
如今,一个个特色产业扎根乡土,一批批人才回归田野,一座座村庄焕发新颜,乡村振兴的“济南画卷”正徐徐铺展,越发生动精彩。
党建引领风帆劲 乡村振兴活力涌
乡村振兴的深层动能,始终跃动于党建引领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望中。在济南,一个个乡村正以党建引领,勾勒出一幅幅组织强、产业兴、人才聚、百姓富的生动图景。党组织成为强村富民的“红色引擎”,“美美与共”融合发展的泉城乡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着更美好的未来稳步迈进。
在章丘区三涧溪村,乡村振兴从不是单打独斗的“独角戏”,而是一场干群同心、多方参与的“大合唱”。该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点燃“红色引擎”,创新推行“党支部+产业链”模式,先后组建返乡创业、青年创业、康养服务等5个特色党支部,真正让党组织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定盘星”。如今,百余名年轻人带着资金、技术和新理念扎根于此,全村80%以上的经营主体由“新农人”挑大梁,不仅有效带动近百户农民就业增收,更让“返乡创业”成了三涧溪最响亮的口号、最时尚的潮流。
平阴县玫瑰镇因盛产玫瑰花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玫瑰命名的建制镇。该镇通过“组织链+阵地链”,打造“玫力先锋”党建品牌,组建9个乡村振兴样板村、10个跨村联合党委,凝聚多元主体力量,成立玫瑰产业党委和党代表工作室,推动组织、产业、乡村联建联治,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和治理力。通过“组织链+人才链”精准赋能,强化支部书记“领头羊”作用,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及网格服务。庄科村“博士小院”吸引28名博士入驻,围绕产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言献策,实现人才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通过“组织链+产业链”推动产业成势,玫瑰产业党委带领22家企业与33家合作社合作,建设千亩示范园和种植基地,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成立科技服务队,建立金融对接机制,发展电商直播,从业超300人,为集体经济插上“云翅膀”。
从三涧溪村的“党支部+”模式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到玫瑰镇以“组织链”激活特色产业、汇聚高层次人才,一直以来,济南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锐意进取、担当实干,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生机。
特色产业筑新景 富民增收拓宽路
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始终轰鸣于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的切实路径中。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济南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强村富民的核心抓手,通过项目带动、链条延伸,让乡村资源活起来、集体经济壮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
2024年,天桥区区直机关党员教育服务中心主任乔文静积极响应济南市“万人下乡”号召,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孙耿街道大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任之初,大颜村正面临254亩耕地因国道改线将被占用、沙质土壤制约传统玉米小麦种植效益等多重挑战,村民增收途径有限。
在这一背景下,大颜村成功引进了疆漠油莎豆酿酒企业——山东疆漠油莎豆精酿啤酒有限公司。该公司落户于104国道两侧的工业园区,凭借优越的交通区位,逐步构建起集生产、仓储与配送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厂区建有1500平方米现代化标准厂房,配备从榨油、糖化、发酵到灌装、杀菌的全流程生产设备,实现了工艺闭环与高效运作。
作为起步区重点培育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该企业正全力推进规模化产能建设。预计全面投产后,可年产精酿啤酒3000吨、油莎豆油160吨,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同时,项目将直接吸纳50余名村民就业,实现人均年收入提高2万元以上。通过特色产业培育、技术合作深化与乡村资源整合,该项目为大颜村的产业振兴注入持续动能,有效激活了乡村内生发展活力。
与此同时,商河县将花卉产业作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在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优结构、强科技等方面逐步突破,花卉产业累计投资30亿元,建成百亩以上高端精品园区9个,设施农业面积达150余万平方米,高档盆花年产能达5000万盆,鲜切花700万枝,花卉种苗7000万株,年产值达到20亿元。引进台湾大汉、山西环美等10余家花卉名企,全县生产型花卉企业达到30家。目前,商河县红掌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
商河县推行“农业+文旅”共融模式,建设济南温泉花卉谷、会展中心等6个融合项目,成功举办8届省市花博会。创新“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培育产业带头人200余人,辐射带动5000余户群众致富。
产业兴则乡村兴,项目活则农民富。从大颜村的油莎豆精酿飘香到商河县的花卉争艳,济南正以特色产业为笔,以融合发展为墨,在广袤乡村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群众增收、活力迸发的振兴图景。
绿色发展绘画卷 宜居乡村入画来
厚植生态底蕴,描绘乡村新画卷;赋能绿色发展,释放田园新动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济南以生态振兴为抓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价值”。
青山如黛,碧水潺潺。“掩藏”在国有林场马鞍山密林中的清宁康养森林特色 小镇,正悄然绘制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长卷。小镇集聚周边6个村、2800余亩山地进行整体开发,实施“康养+旅游+农业”发展路径,让游客体验田园乐趣,感受康养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莱芜区紧紧围绕北部“山水田园”的发展定位,持续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和资源整合,大力引导农创客等“新农人”返乡创业、安居乐业,以人才振兴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雪野街道创新推行乡村连片规划、资源连片投入、环境连片提升、产业连片发展的模式,着力打造“雪野三乡·和美画廊”泉韵乡居美丽乡村示范区。王老村依托山水资源优势探索振兴新路,从昔日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发展成为集天街、民宿、露营地等20余种业态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成为备受瞩目的网红打卡地。
茶业口镇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投入6400余万元资金,完成嬴汶河9.1公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成功打造了一条沿河生态景观带。
连“点”成“线”,才能全“面”振兴。卧云铺村、逯家岭村等6个村成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莱芜区投资9800余万元打造卧云铺文化旅游景区并成功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33套明清古居保护修缮,齐长城步道串联起8个传统村落,“古村落+旅游”等产业布局正在系统推进中。
小镇的康养民宿、雪野的露营星空、嬴汶河的潺潺水声、卧云铺的石头古巷——如今的济南乡村,既有山水相映的自然诗意,更有产业蓬勃的发展活力。当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间焕发的,是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秋风送爽,硕果盈枝。从三涧溪村的党建强音,到大颜村的产业蝶变,再到雪野湖畔的生态画卷,济南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这条振兴之路,是党建引领下的合力攻坚,是特色产业驱动的强村富民,也是绿水青山间的诗意栖居。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深耕细作,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篇章愈加绚烂,让乡村振兴的“济南画卷”在齐鲁大地上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