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日本侵略军对济南的占领与溃败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14 08:23:24

日本侵略军对济南的占领与溃败

  1945年12月27日,山东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济南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部大礼堂(今大明湖畔“奎虚书藏”楼的大阅览室)举行。

  19世纪末,日本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对周边国家

  进行侵略扩张。对我国,日本策划实施了甲午战争、参加了八国联军、发动了以夺取我国东北为目标的日俄战争。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了以解决“满蒙政策”为中心议题的“东方会议”,狂妄宣称:“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第二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就占领了济南,即1928年发生的“五三惨案”。

  从1928年武装占领济南,至1945年彻底溃败,济南军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0余年的英勇斗争。在日军占领济南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济南军民浴血奋战、坚强不屈,充分表现了与一切侵略者血战到底、不获全胜决不罢休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五三惨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发生在1928年5月3日的济南“五三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战。这是共产国际在惨案发生后,即告知全世界的,后被国际关系史和世界战争史以充分证明。这一观点至今仍未引起中国史学界尤其是济南这一发生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对济南抗日斗争的先驱性和伟大性没有以更高的视野、从更大的历史背景中去认知。

  当“五三惨案”发生后,共产国际发表了《对济南事变宣言》,明确尖锐指出:“日本所发动的战争(即济南事变),可以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帝国主义者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世界大战,为流血的残忍的征服一切被压迫民族人民的世界大战。”济南“五三惨案”的后续结果发展,证明了以上“宣言”的正确性。

  发生在济南的“五三惨案”不只是简单的中日两个国家在20世纪前期的一次外交事件的交涉与冲突,而是日本政府开始落实“东方会议”确定的“新大陆政策”,其核心就是辱华示强,对中国挑战,占领中国使其沦为殖民地的军事战略第一步;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年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积蓄力量、磨刀霍霍,策划新的瓜分世界战争的开始。之前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占了便宜,制胜大国中、俄,已经狂野之极。再在山东济南用兵,日本认为理所当然:一是东北和山东早已划为日本势力范围;二是1928年4月,北伐大军北上山东、直隶,损害了日本侵华的战略部署与既得利益。日本必依仗强大军力,给北伐军北上以阻挡与破坏。

  事实上,早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就把在中国的扩张当作“良机”,第一次出兵山东;1915年又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从与世界诸列强共同瓜分中国改变为一心独霸中国。

  1927年3月,直鲁联军防线被北伐军突破后,5月,日本军队第二次出兵山东,登陆青岛,图谋沿胶济铁路西进,阻挡北伐军北上,后因北上行动当时放弃,日本军队无机渗入,9月撤回了日本。

  当日本得知北伐军将抵达济南时,从天津、青岛调兵入济,至1928年4月28日,在济南的日军已达3000余人。5月1日起,日军

  挑衅阻拦中国军队进入商埠。5月3日,日军在预定方案下,开始了极为野蛮的屠杀。前后十几天内,被日军炸死、枪杀、刺死的中国军民达1.7万余人,被捕受伤者亦达7000余人,连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山东交涉署特派员蔡公时,也在外交交涉时被日军惨无人道地割去耳鼻、挖掉双眼与舌头后遭枪杀。与蔡公时同时遇难的外交官员还有16人。

  蒋介石对日军的暴行不敢应战,命令军队撤出济南。北伐军中义勇官兵,进行坚决抗战。李延年团等部官兵在济英勇作战,杀死100多名日军;有北伐军一个排与日军作战,弹尽后拼刺刀,全部战死阵地上;有的侠士夜晚刺杀日本官员。在日军增兵入济,炮轰济南后,济南守军于5月10日撤出济南,5月11日济南失陷。济南市民传唱《济南惨案歌》:“济案之役,日人侵我边防,杀我善良,据我鲁疆……家可以破,济案不可忘!身可以死,济案不可忘!”

  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毛泽东,在1928年10月撰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鲜明指出了“五三惨案”的极其重大的根本性影响和本质上的转折意义:“中国的民主革命的内容,依国际及中央的指示,包括推翻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并实行土地革命,消灭豪绅阶级对农民的封建的剥削。这种革命的实际运动,在一九二八年五月济南惨案以后,是一天一天在发展的。”反帝反军阀反封建的革命火种特别是坚决抗击殖民中国的日本侵略者的决心,从此深深埋进了中国民众的心底中。中国人彻底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未来走向,丢掉幻想,从血泊中挺起了胸抬起了头,准备战斗成了时代最强音,“五三惨案”和济南守城战是中华民族从精神上全面抗日的开端,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塑。

日本侵略军对济南的占领与溃败

  趵突泉公园内的五三亭。

  日军再占领济南又造成众多惨案

  国弱民辱,殖民地民众成了亡国奴,泉城百姓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呻吟哀鸣。1937年12月23日,日军在济阳渡过黄河,24日韩复榘率部南逃,日军27日占领济南;1938年1月1日,莱芜县被日寇攻占。济南的失陷,使广大民众落入日本法西斯的魔爪。日本侵略者在济南制造了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

  1937年11月13日下午,日军从东、南、北三面攻进济阳城,将1800多名民工和200多名逃难百姓逼入预设伏击圈,用火炮、机枪等屠杀;攻入济阳后7天内又杀害百姓402人,重伤19人,烧毁房子近600间,济阳城变成一片废墟,街上尸横遍野。

  1937年11月15日,日军占领黄河铁道桥北鹊山,被日军枪击、被逼跳黄河死亡50余人,伤百姓数十人。

  1938年2月13日、14日,数百名日军突然包围了长清县大彦村,点火烧毁数百间房屋,抢走大量财产和大批牲畜,用汽油活活烧死20多个老人,并杀死无辜民众144人。

  1941年4月21日,日伪军1000余人对莱芜白冶子村进行包围突袭,将村中八路军地方武装后勤物资进行破坏,毁坏小工厂机器,烧毁大量棉花、布匹、纸币和房屋,枪杀地方武装人员和群众100多人。

  1941年初至1942年底,日军在莱芜东见马庄安建立据点,将抓到的共产党员、八路军伤病员等杀害后,埋在一墓地的土窝坑中,竖牌“八路坟”,据不完全统计,有160多名抗日军民葬在此坟中。

  日本侵略军在济南全面统治期间,仅在济南西部琵琶山就杀害我抗日军民和爱国志士达几千人,留下一座“万人坑”。上世纪50年代,济南市政府和检察机关组织挖掘,发现746具较完整尸骨,零散人骨难以计数。到上世纪90年代,工厂车间扩建施工时,仍不断挖出大量尸骨。可见日本法西斯暴徒在琵琶山“万人坑”残杀抗日军民人数之多。

  日军还设置了所谓“新华院”,百姓称为“阎王殿”,一个日本侵略者杀人魔窟。据不完全统计,“新华院”先后关押中国军民3.5万余人,其中折磨、劳役致死2万余人,送东北或日本本土当劳工万余人,注射毒药、细菌致死数百人,抗日战争胜利时交国民党政府两千余人。折磨致死的有犬咬、拳打、刑具、活埋、刺杀、饿饥、累病等。人死后,埋在无影山一带,埋尸处白骨成堆,成了济南第二个“万人坑”。

  济南周边主要的抗日根据地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当局应对日本侵略的措施不力,国民党第三路军总指挥、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率10万大军不战南逃,致使日军长驱直入,占领济南。面对危难,中共山东及济南党组织,安排地下工作者在济南市内开展斗争,更多同志分赴各县,发动武装斗争,先后建立起长清大峰山、章历泰边区、齐河济阳临邑边区和平阿山区、邹长边区等根据地;莱芜军民创建了以莱芜为中心的泰山区抗日根据地。抗日的火种播满济南周边,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抗日局面,为开展游击战、坚持持久战,最后战胜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打下牢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基础。

  1938年4月,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三个大队,进驻大峰山地区,创建了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大峰山根据地是泰西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位于长清县境内。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山地建立根据地之有利是人人明白的,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或准备建立的长白山、五台山、太行山、泰山、燕山、茅山等根据地都是。这些根据地将是抗日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文中把泰山根据地作为全国重要山地根据地给予重点介绍,并说明了山地根据地的作用与意义。

  章历泰边区根据地地处济南南部山区,又称“南山根据地”,也是泰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1939年春,中共泰山特委和从泰山东部北进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分赴章丘、历城南部山区开展抗日工作,创建根据地。

  济南还有一个隶属于泰西抗日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即驻扎在平阿山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平阿基干大队,在王楼、罗圈崖一带创建平阿山区根据地。

  齐河济阳临邑边区抗日根据地是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位于三县交界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派人去此处,进行动员组织,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邹长边区抗日根据地与章丘历城北部的抗日斗争密切相连。章丘县的李曼村、宋怡翔,历城的王心崇、尹天佑等拉起的抗日队伍,同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所部,共同组成了此抗日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力量。

  国难当头,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莱芜军民奋起抗争,发动了莲花山、金蚕寺、大英章等地起义,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创建的以莱芜为中心的泰山区抗日根据地,成为山东抗日的标志性根据地之一,为山东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济南党政军民和社会各界联合起来,根据地军民、地下斗争力量、城乡民众团结一心,浴血奋战、不畏敌暴、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用血肉之躯筑成抗日驱寇的钢铁长城,打败了无恶不作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

日本侵略军对济南的占领与溃败

  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廖容标(右二)和战友。

  济南军民抗日战争的辉煌篇章

  战争的胜败决定于民心所向、战略战术运用和尚武力量的使用。在抗日武装斗争中,在每次枪林弹雨的冲杀时,济南军民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用鲜血和生命生动诠释了爱国情怀、英雄气质、忠诚担当、信念如磐的含义。

  羊丘山前的鏖战。1939年5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廖容标率部在莱芜香山根据地的前沿羊丘山前驻扎时,得到情报,莱芜、章丘、历城和泰安等地日军集结千余人,妄图消灭羊丘山一带驻扎的四支队。根据敌情,廖司令决定先打行动快的泰安进犯日军,再伏击东进的增援之敌,利用羊丘山寨的三门土炮,打击章丘、莱芜几股日军。在敌人涌上羊丘山时,一声声巨响,三门土炮开火了,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土八路还有炮?”日军吃惊退却,重新整顿,先用火力向山上射击,再慢慢逼近攻击。此时,埋伏在敌后的伏兵,开始围攻,山上阵地工事内隐藏的我军及时出击,战斗十分激烈。敌军仗着装备优势,我军英勇顽强利用地形,双方混战胶着,打着打着,夜幕降临,不善夜战的日军,匆匆收兵撤出战斗,大败逃离。四支队击毙敌人140余人,打伤64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真正打出了八路军战场威风,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灭日军一个小队。1941年4月在木营与日军激战,章历泰边区根据地武装队全歼进犯的日军整个小队,首创泰山区地方武装歼灭日军一个小队的纪录。打击了日军士气,增强了根据地军民的战斗意志。

  毙敌少将土屋兵驻。1941年5月25日晚,日军独立第六混成旅团长土屋兵驻,率部对长清县黄河西部地区进行扫荡,在长清县胡楼、十里雾村一带与长清县十区队抗日队伍遭遇,混战至晚,土屋兵驻与数名日军被击毙。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获悉后,通令嘉奖长清县十区队,延安《解放日报》、山东《大众日报》登载了消息。

  惨烈的吉山突围战。1942年10月16日,泰山地委专署和直属军事机关部队近500人集结于刘白杨村,省委通报,日军集中兵力扫荡鲁中,预判会合围袭击刘白杨村的泰山党政机关与部队。泰山地委决定17日清晨转移。17日拂晓,因整理装备物资而劳累的同志们正在沉睡中。刘白杨西山突然炸响手榴弹,随即北山南山也响了。泰山军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汪洋根据情况,决定向东转移到达吉山村。刚到村东,枪声大作,前面十多人被射杀。部队迅速调整,抢占南山制高点,部队拼死冲上南山,汪洋站在山上,用望远镜一看,发现四面到处都是日军。我军已无退路,敌我短兵相接,一营营长打光了子弹,用刺刀连挑五个日军,体力不支,面对冲上来的一群日寇,卸下刺刀,捅进自己心脏,宁死不当俘虏。我军政人员与十倍于我的敌人殊死搏斗,6小时毙敌200余人,汪洋与干部战士共263人在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壮烈殉国。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一个大而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同一个小而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的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持久战战略方针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军队,完成了伟大光荣而艰巨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历史使命,谱写了辉煌的篇章。1995年,济南市权威部门统计,抗战期间,长清、章丘、历城、济阳、商河、平阴各县军民与日伪军作战达近千次,击毙击伤日伪军2万多人,为夺取对日本侵略者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烈士彪炳千秋,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