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海右新论|无“泉”不城 泉旺城兴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15 06:43:51

海右新论|无“泉”不城 泉旺城兴

  最近,泉城济南的“泉”新闻不断——趵突泉度过了2003年9月6日复涌以来的第22个“生日”,创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趵突泉持续喷涌时间的新纪录;“月牙飞瀑”的壮丽景观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拍照记录,月牙泉的喷涌也标志着七十二名泉全面复涌;济南十二大泉群之一的白泉泉群经过数年系统性生态修复与保护,昔日“石栅啼黄鸟,溪泉拥白沙”的诗意场景得以重现,白泉湿地公园成为市民游客赏泉休闲的新打卡地……

  在济南,泉水的新闻总能牵动人们的心弦,只因这座城市千百年来与泉水相依相伴、绵延生息,泉水早已成为城市的根与魂。早在2000多年前,济南地区被称作“泺邑”,而泺正是指古泺水的发源地,也就是如今的趵突泉,元代赵孟頫用“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描绘趵突泉水涌若轮的奇观。

  济南,因泉而生,也可以说无“泉”不城。

海右新论|无“泉”不城 泉旺城兴

  泉水,滋养了济南的历史文脉。一代又一代的济南人,生于泉畔,喝着泉水长大成才。“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正是最好的注脚——这座城市走出了化作门神守万民安康的秦琼、“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不仅如此,奔涌的泉水更是历代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绝美素材”——“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这是刘鹗笔下“老残”的感叹;“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老舍发自心底的赞美;“做个济南人真恣儿!”这是泉水人家靖树华的人生体味……泉水文化的基因正是在一代代济南名士、文人墨客的脚步与笔墨中深深沉淀。

  泉水,塑造了城市的生活轨迹。“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是老济南的生活写照。如今,泉畔打水仍是不少济南人的日常。黑虎泉畔,一个个水桶“喝饱”泉水,冲茶、煮饭,都别有一番滋味。而随着“泉水直饮”工程的推进,“家家泉水”的美好愿景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济南家庭。与此同时,保泉护泉也成为市民的行为准则。《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划清了保泉的“生命线”;集中封停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500余眼自备井,年减采地下水2000万立方米,将城市供水地下水源供水比例压降至10%以下;济南地铁的设计施工处处体现着“与泉水共生”的原则和主题,在保泉的前提下,让地铁为城市运行“提速”……泉水如此渗透在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济南应当是独一份的。

海右新论|无“泉”不城 泉旺城兴

  泉水,历经千年依然是济南的金字招牌。每逢节假日,济南的名泉之畔总会人头攒动,几乎所有游客都将泉水作为游览济南的必看景点。借助新媒体、短视频的传播,济南的泉水元素也在不断“破圈”。比如,趵突泉的“胖锦鲤”走红网络,引得众人纷纷前往,一睹芳容。而济南也抓住这波流量顺势推出“泉锦鲤”IP,以文创产品的形式,为泉城文旅增添了独特色彩。类似的操作还有很多,我市打造的“一年四季·泉在济南”城市IP,每个季节、每个假期都有不同的策划和活动,以“泉”之名吸引市民游客游在济南、乐在济南。在文化和旅游的作用下,城市的消费活力愈发活跃。

  泉与城相生相伴、彼此成就,独一无二的自然禀赋是济南的特色身份标签。泉的涌动永不停息,城的未来蓬勃昂扬,泉与城的和谐乐章将会一直演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