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不让老人接送小孩”,不是一个好建议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15 07:19:21

“不让老人接送小孩”,不是一个好建议

黎青 作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广州南沙区一小学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小孩”,并在文稿中多次强调该项建议,引发讨论,登上热搜。9月11日,南沙区教育局一工作人员称,尽量不让老人接送小孩的建议主要是出于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该建议并非强制要求,多次强调可能是担心部分家长未能及时关注到相关信息。 (9月13日《广州日报》)

  一个好建议的显著特点,是接地气、具有可行性。“不让老人接送小孩”,显然不属于好建议,甚至有些脱离实际,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何不食肉糜”之感。虽然该建议不具有强制性,但学校也应慎提。

  应承认,学校提出此类建议的初衷可以理解。学生安全无疑是头等大事,老年人因体力、反应或健康问题,在应对突发交通状况时确实存在一定风险。但把“不让老人接送”作为解决方案,简单地将责任推给家庭,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暴露出学校对普通家庭面临的现实困难缺乏“共情心”。

  现实中,小学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普遍存在冲突,叠加城市通勤距离长、高峰期交通拥堵等客观因素,让双职工家长“亲自接娃”往往难以实现。虽然很多学校提供课后托管服务,但仍无法覆盖所有家庭。校外也有不少托管机构,但高昂的费用对普通家庭而言无疑是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在此背景下,由老人帮忙接送孩子,既是众多家庭的无奈之选,更是维持家庭正常运转的重要依靠。事实上,老人参与育儿过程本身具有积极意义。许多家庭中,祖辈与孙辈的情感纽带正是在日复一日的接送陪伴中逐渐建立的。这种代际互动既传承了家庭温暖,也为儿童成长提供了更多情感支持。不让老人接送孩子,实际上是否定了中国家庭代际互助的传统智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话语权失衡的家校关系中,虽然建议没有强制性,但许多家长并没有无视学校“强烈建议”的勇气。换言之,只要学校提出了此类建议,对家长而言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与其简单否定老人接送,不如思考如何让老人接送变得更安全。学校可以通过完善错峰放学制度、合理划分接送区域,进一步改善接送秩序和环境;也可以实行“警校家社”一体化护学保畅模式,尽可能降低安全风险。这些措施比“一纸建议”更有温度,也更具操作性。

  说到底,学校不应限制家庭选择,而应提供更多支持。当前,课后托管服务在内容丰富性、时间弹性及覆盖面上仍有提升空间。下一步,应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完善管理机制,增强与家长需求的匹配度。同时,相关部门、家庭、社会等各方也应伸出援手。

  总之,任何关乎学生安全的建议,都应在“保障安全”与“体谅民生”之间寻求平衡。学校在提出相关建议时,应当更务实、更贴心,避免不接地气、“拍脑袋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