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15 07:30:05
在无影山街道运输新村东路,有一条不算太长却格外热闹的小街——黄屯便民疏导点。每月农历逢一、三、六、八的日子,这里便准时“苏醒”,摇身一变,成为周边居民最爱逛的“生活补给站”。
从新鲜的瓜果蔬菜、生鲜食品,到实惠的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再到各种便民服务,100多个摊位有序排开,货品琳琅满目。吆喝声、询价声、闲聊声此起彼伏,浓浓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勾勒出一幅生动温暖的市集画卷。
这个疏导点,不只是买卖东西的地方,更串联起了周边堤口路、宝华街、官扎营等多个街道上万居民的日常。“走几步就到,啥都有,还便宜!”经常来买菜的刘大爷一边挑西红柿一边夸。住在宝华街街道的赵女士下班路过,顺手带把青菜、称点水果,省时又省力。“以前路边摆摊老是提心吊胆,现在安心多啦!”一位卖了10年菜的大姐笑着说道。她不用再东奔西跑,按月历出摊,有了固定客源,日子也稳定下来。像她这样的流动摊贩在这里找到了“合法席位”,降低了经营成本,生活多了份保障。这里没有商场的光鲜亮丽,却多了人情味和便利实惠,“烟火气”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民生。
这段烟火气十足的市集,不仅方便了居民、安顿了摊主,更悄悄带动着巷子深处的“小微经济”。许多原本没有固定店面的手艺人、小商户,从这里迈出生意第一步,低成本、低风险地尝试经营,一点点积累客源和信心。周边的小加工点、批发户也跟着活跃起来,形成了一条暖心又活跃的小额消费链。
更重要的是,疏导点为辖区居民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退休职工、外来务工者,甚至利用空闲时间做点小生意的宝妈,都在这里找到了一席之地。它就像社区里一个充满生机的“经济毛细血管”,虽不庞大,却滋养着许多家庭的生计,也让整个片区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踏实、温暖。
这里没有高大上的装修,也没有网红打卡点,但它真实、温暖、有人情味。更是巧妙地化解了“路边摊影响秩序”和“老百姓需要谋生”之间的矛盾。它不只是一个买卖场所,更是社区的润滑剂、生活的暖心站。它让城市管理有力度更有温度,让老百姓在柴米油盐中,触摸到城市的包容与温暖。便民疏导点,疏的是堵点,通的却是民心——日子寻常,却也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