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16 07:27:47
济南百丽宫影城日前举办《窗外是蓝星》见面会,影片导演朱翌冉与观众分享了电影背后的故事。
《窗外是蓝星》是中国首部在太空拍摄的实景电影,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使用8K超高清摄影机创作拍摄,影片将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中国人的太空旅程,感受壮美奇景、空间站生活与航天员真实的内心世界。
见面会上,作为济南女婿的朱翌冉为大家带来了幕后道具的特别展示。首先出场的是一幅卷轴,这是翟志刚返回地球以后为影片题写的片名,他在家写了好几幅,这幅是他最满意的。
朱翌冉还展示了两个小道具,一个是王亚平的女儿最喜欢的一个小玩偶,小玩偶代表了女儿陪伴她去太空,是妈妈对孩子的牵挂;另外一个则是山东非遗手作小老虎。他解释,这两件道具在电影当中要表达的是,终有一天我们中国人会到太空中去过日子,现在有一批人在替我们尝试怎样在太空中度过这段时光,无论在太空中的时间多长,我们生活的方式不会变,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会变。当小布老虎在太空中飞翔的时候,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又有了一个新的传递。
现场交流中,有观众对电影中返回舱返回地球的画面是否为实拍存在疑问。朱翌冉解释称,电影的主体拍摄是在空间站实景完成的,但为了给大多数没有去过太空的观众带来真实的沉浸感,电影采取了实景合成的方式,即在某些无法实地拍摄的情况下,使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提供的最准确数字模型进行后期制作。例如,电影中的火球场景是模拟飞船进入黑障区时的真实情况,而非实景拍摄。
现场观众问及为什么要以王亚平为视角来叙述故事,朱翌冉首先解释了拍摄电影的初衷:之所以去太空拍摄一部电影,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历史已经走到了这个时间节点上。2021年的时候,我们的空间站即将要升空,这意味着中国人在太空,也就是说在地球以外的地区驻留的时间和他们可以活动的空间与以前的阶段完全不一样。同时在这个时候,美国、俄罗斯包括法国一些世界航天大国都要在太空拍摄电影。“我们当时就想,如果我们今天不去拍,还不知道要推后多久,如果我们今天拍了,也许未来更多的中国电影可以到太空去取景”。朱翌冉表示,去太空旅行是他童年的梦想,也是大多数人的梦想。
之所以选择王亚平的视角来叙事,当时考虑的第一个原因是沉浸式的太空旅行,一定要有一个真的去过太空的人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才是可信的;第二个原因是人类探索宇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硬核的东西,非常的大国重器,这种观感已经在了,女性的视角可以给我们这趟太空之旅更多柔和和温暖的东西,她是一个妈妈,又是一个女儿,观众在里面可以看到他(她)的妈妈,爸爸也可以看到他的女儿。“以前我们关注的都是我们的飞船有多大、速度有多快,但是其实最后人类去太空还是要过日子,所以我们选择了王亚平视角。”
现场观众对于影片宣传中的8K拍摄进行提问,导演回答用8K50帧全画幅的摄影机来拍摄,是希望能够为历史留下更长的时间来保存这段影像,杨利伟2005年在太空拍摄的一些镜头,我们已经要用到修复,所以希望这些影像能够留得更久一些。对于焦段的选择,首先要适合在舱内进行拍摄,因为舱内的环境和灯光限制要选择适合舱内的焦段。为了对地球和宇宙进行拍摄,还专门制作了一个遮光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