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德耀泉城】扎根泥土传真情,心系乡梓践初心——记“济南好人”刘宝剑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16 08:00:17

  【德耀泉城】扎根泥土传真情,心系乡梓践初心——记“济南好人”刘宝剑

  1991年3月出生的刘宝剑,现任济阳区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济阳区驻村第一书记。

  从村委会主任助理到驻村第一书记,10余年来,刘宝剑始终扎根基层,始终揣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初心。他把“为民”二字深深刻进骨子里,用脚步丈量每一寸乡土,用实干温暖每一位群众的心。

  2014年夏,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刘宝剑,背着简单的行囊回到了济阳。2014年土地确权工作启动,刚入职的刘宝剑主动接下了太平街道91个村的外业测量和内业整理任务。那时他白天揣着测绳、顶着烈日在田里穿梭,裤腿沾满泥点,皮肤晒得黝黑;晚上在临时办公室里对着图纸核数据,常常忙到后半夜。有天深夜,他趴在桌上打盹,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是东太平村的老支书,手里攥着几个热馒头:“小刘,看你灯亮着,知道你又没吃饭。这活儿苦,撑不住就歇歇。”老支书的话像一股暖流涌进心里,也让他更明白肩上的分量。“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确权不准,老百姓心里就不踏实。”他咬着牙给自己定了规矩:“5+2”“白加黑”,不完成任务不松劲。3个多月没休过一天假,累计步行超1万里,终于让91个村的土地都有了“身份证”。当村民们拿到红本本时,有人拉着他的手说:“小刘,你这是给咱办了件传家的大事!”那一刻,刘宝剑突然懂了:所谓初心,不是喊出来的口号,是踏在泥土里的脚印,是揣在百姓心窝里的信任。

  基层的日子,从来不是坦途。但刘宝剑总说:“群众的事,再难也得办。”10余年里,他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把常人眼里的“不可能”,变成了乡亲们看得见的“新变化”。土地确权时,他踏遍91村田埂;创城攻坚时,他带伤冲锋;他善解百姓难,帮贫困户脱贫、为弱村谋发展,在驻村工作中,即便被狗咬伤、脚踝骨裂仍坚守岗位;他甘做铺路石,用500余万元项目资金助力所驻村庄蝶变,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

  他驻过的第一个村,从省级贫困村变成了“省级文明村”,村民们自发在文化长廊挂起他的照片,旁边写着:“不忘刘书记,实干兴乡村”。他续任的软弱涣散村,现在每到傍晚,文化广场上就聚满跳广场舞的村民,孩子们在路灯下追逐打闹,笑声能传到村头。有次开村民大会,有人问他:“小刘,你在村里待了这么久,不觉得亏吗?”他望着台下一张张熟悉的脸,认真地说:“刚来时,我想着‘为乡亲们干点事’;现在才明白,是乡亲们教会了我怎么做事、怎么做人。这片土地给我的,比我付出的多得多。”这话道出了他10余年坚守的真谛——所谓奉献,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把自己的光和热,融入乡土的肌理,让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

  如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田野上,越来越多像刘宝剑这样的年轻干部扎下根来,他们怀揣一颗为民之心,在泥土里刨出希望,在平凡中书写担当,描绘敬业奉献最动人的模样。

  ●为Ta点赞:

  扎根农村,需要勇气和志气。没有对农村农民的深沉的爱,怎能坚守乡土10余载?农村工作需要智慧和方法,乡村振兴,从来不是空话,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地把事儿做完做漂亮,让农民满意。农村需要更多这样的敬业奉献的年轻“好人”。(济南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张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