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疏管结合守好电动自行车“安全关”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17 09:01:03

  9月15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和解读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济南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情况。法规条款共二十一条,主要从设施补贴、统一规范、严查改装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9月16日《济南时报》)

  当前,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代步工具,在早晚高峰期的济南大街小巷中,总能看到“电动车大军”集体出行的壮观景象。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但不容忽视的是,电池爆燃、楼道充电引起火灾等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济南市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相关安全管理规定,构建起全链条治理体系,以法治之力为电动自行车安全护航。

  济南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480多万辆,若缺乏有效管理,每辆车都可能成为移动的“安全隐患”。新规将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制度化(充电桩600元/个、车棚60元/平方米),通过财政杠杆激发建设积极性,既回应了民生关切,更体现了政府主动作为的责任担当。值得一提的是,济南在法规正式施行前已提前布局,新增充电端口40万余个并提前超额完成目标。

  设施建设是根治乱象的基础支撑。过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梯”现象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就在于充电设施不足导致的“无处可停、无电可充”。新规提出“能建尽建”原则,同步推进新建小区配套建设与老旧小区空间挖掘,甚至创新性鼓励利用“边角地”和共享充换电设施,这种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解决方案,彰显了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更值得称道的是,新规还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和停放场所,为员工电动自行车“满电回家”提供便利,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凝聚社会合力。

  行为规范是阻断风险的关键环节。新规明确禁止“进楼入梯”、乱拉电线等行为,并通过动态监测、联合执法等方式强化监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济南采取“刚柔并济”的执法策略:初次违规以教育劝导为主,多次拒不改正则依法处罚。这种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治理方式,有利于提升群众的接受度。而将电动自行车防火安全写入村规民约、小区管理规约的做法,更是将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创新探索。

  全链条监管则凸显了系统治理思维。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涉及生产、销售、使用多个环节,任何一环的缺失都可能功亏一篑。济南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查处非法改装、加大质量抽检力度,正是抓住了源头治理的要害——许多事故根源在于电池超标、电机改装等问题。同时,明确充电价格监管要求,防止便民设施变成“牟利工具”,这种对民生关切的细致回应,展现了立法者的问题导向思维。

  《济南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施行,不仅是应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靶向疗法,更是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一次重要探索。未来,唯有持续完善法规体系、强化执法效能、深化全民参与,方能将电动自行车从“流动的隐患”转化为“安全的伙伴”,让城市在有序与温情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