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融媒·见证丨监管终端代替人工,企业尝鲜“无感监管”——“透明工厂”布局中

济南报业全媒体

2025-09-17 18:21:49

  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芝麻香混着面香在空气中翻涌。老匠人弓着腰,熟练地擀着饼坯——这是周村烧饼1800多年制作工艺中最考验功底的环节:面团要擀得薄如蝉翼,还得保证边缘齐整,才能烤出“酥、香、薄、脆”的口感。车间西北角的高清摄像头缓缓转动,镜头精准对准操作台,实时画面正通过专线传向起步区综合执法部的监管平台。​

  “这摄像头就像‘在线监督员’,咱不敢有半点马虎。”老师傅边忙边说——这处细节,正是起步区“透明工厂”建设的生动写照。截至目前,起步区19家获证食品加工企业中,已有9家完成“透明工厂”建设,通过对原料库、生产车间、化验室等关键环节的远程实时监管,走出一条智慧监管新路径,让“无感监管”释放更强“有感效应”。​

融媒·见证丨监管终端代替人工,企业尝鲜“无感监管”——“透明工厂”布局中

  拍摄时间:9月17日

  拍摄地点: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拍摄内容:起步区启动“透明工厂”建设

  从“实地检查”到“实时监管”

  “你看,点击一下‘周村烧饼’的监控目录,就能看到他们揉面、烘烤的实时画面,原料库包装等环节也能监管。”在起步区管委会综合执法部市场监管办公室,主办刘超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智慧监管平台,向记者演示“透明工厂”的运作模式。屏幕上,周村烧饼车间的工人都穿着统一的白色工作服,头上戴着防尘帽,操作台上的芝麻、面剂放得整整齐齐。​

融媒·见证丨监管终端代替人工,企业尝鲜“无感监管”——“透明工厂”布局中

  刘超坦言,“透明工厂”的想法,源于监管工作中的现实难题。“起步区市场监管人员数量少,监管对象数量多,且除食品安全监管外,还需要负责药械化安全、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知识产权、价格广告、计量等多领域的监管工作。单说食品加工企业,现在有19家,还在不断增加,以前全靠现场检查,监管效能有限。”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A级企业每年至少检查1次,B级企业每年至少检查1-2次,C级企业2-3次,D级企业3-4次,“但企业全年除了节假日都在生产,有限的检查次数,怎么能覆盖300多天的生产过程?”​

  今年4月,刘超所在的起步区综合执法部市场监管办公室开始探索“透明工厂”建设,优先选择了9家小微企业——这是监管难度相对较大的群体。“小微企业人员管理的主要难点,是操作中的规范性,比如着装、洗消不规范、原料袋乱堆乱放,这些都是容易疏忽,反复出现的问题。”另一位主办阴晓光补充道,恰好当时上级有揭榜挂帅的工作安排,济南市市场监管局与起步区综合执法部市场监管办联合申报,成为省级“透明工厂”无感监管试点。​​

融媒·见证丨监管终端代替人工,企业尝鲜“无感监管”——“透明工厂”布局中

  “以前监管部门来检查,企业得停下手里的活儿配合,现在好了,我们在办公室就能看,也不给企业造成额外的负担,这也是对营商环境的优化。”阴晓光说。

  从“被动整改”到“主动规范”

  穿好一次性隔离服,戴上口罩、头套,脚上套上鞋套,完成手部洗消流程,经过风淋设备,记者才随两位主办一起进入了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的生产车间。

  车间里,几十名老师傅正忙着制作烧饼,面剂子“左三圈右三圈”就擀成了透光的薄饼,然后迅速摊在整盘芝麻上,接着送进烤炉,全过程不过十几秒。突然到访并没有让工人们紧张,他们工作服着装整齐、防护设备佩戴规范,车间内环境也十分整洁。一名工人告诉记者:“以前总觉得规定是企业定的,现在知道政府部门也这么关注,心理上就觉得自己是食品安全工作很重要的一环,咱得配合政府的监管,也对得起吃烧饼的人。”​

融媒·见证丨监管终端代替人工,企业尝鲜“无感监管”——“透明工厂”布局中

融媒·见证丨监管终端代替人工,企业尝鲜“无感监管”——“透明工厂”布局中

  这种变化,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负责人高延伟感受最深。“工人大多年龄偏大,有时候我们反复强调规章制度,效果不如告诉他们‘有监管看着’。”他笑着举例,车间角落的原料袋拆封后,工人现在不用提醒都会及时封好、归位,“工人对政府的公信力非常认可,知道这不是企业自己‘装样子’,是真有监管,所以更自觉。”​

  记者看到,在车间上方,监管终端默默转动,环视着每一个角落。作为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非遗项目,周村烧饼的制作保留了9道纯手工工序,揉挤、延展等关键环节全靠师徒“传帮带”。高延伟说,“透明工厂”的摄像头不仅没影响传统工艺,还成了“质量保障符”。

  从“远程监控”到“智慧赋能”​

  “现在的‘透明工厂’还只是‘基础版’,下一步要做的事多着呢。”刘超指着终端屏幕上的“功能拓展区”说,未来不仅要接入更多企业,还要给系统“加脑子”——比如引入AI算法,自动识别工人是否戴工作帽、原料是否离地离墙存放、检验检测是否按要求进行,“现在是我们人工看画面,以后系统能自动预警,效率会更高。”​

融媒·见证丨监管终端代替人工,企业尝鲜“无感监管”——“透明工厂”布局中

融媒·见证丨监管终端代替人工,企业尝鲜“无感监管”——“透明工厂”布局中

  阴晓光补充,企业原有的监管终端、摄像头也会逐步接入系统,“不用企业再额外花钱装设备,我们整合现有资源,降低他们的负担。”刘超说:“既要守住安全底线,又要维护营商环境。‘少打扰企业’不是‘放松监管’,而是用更智慧的方式,让企业安心生产、放心发展。”就像周村烧饼,这个“老非遗”在“透明工厂”的加持下,正以更现代的姿态打开市场——双节前,企业的订单量比去年增长了不少,不少客户正是冲着“实时监控下的安全感”来的。​

融媒·见证丨监管终端代替人工,企业尝鲜“无感监管”——“透明工厂”布局中

融媒·见证丨监管终端代替人工,企业尝鲜“无感监管”——“透明工厂”布局中

融媒·见证丨监管终端代替人工,企业尝鲜“无感监管”——“透明工厂”布局中

  记者了解到,起步区的创新监管手段不止这些。食品安全方面,不仅推进“透明工厂”建设,还实施工地食堂星级分类管理,探索食品安全数字化监管,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对辖区中小学食堂开展全覆盖检查,上半年抽检食品244批次,立案查处食品案件70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起。药品安全方面,开展药品安全“清源”专项行动,推进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零售药品入驻率100%,医疗机构入驻率98%,实现药品从出厂到终端销售的全链条追溯管理。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开展电动自行车、电线电缆、儿童玩具等专项检查,监督抽检67批次。特种设备安全方面,推进电梯安全筑底行动,在用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投保率100%,构建物流园区特种设备“企业自查+园区监督+部门监管”协同监管机制……

  夕阳西下时,周村烧饼车间的最后一炉烧饼出炉,金黄的饼坯裹着芝麻,香气四溢。一名工人把刚烤好的烧饼装进包装,监管终端的指示灯就在她头顶上方闪烁着,守护着这份传承与安全。​(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曹雅欣 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