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激活警务新引擎 南山公安锦绣川派出所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19 07:54:33

激活警务新引擎 南山公安锦绣川派出所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景区巡逻。

  基层派出所是平安建设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窗口”。在南山公安分局的统筹部署下,锦绣川派出所立足辖区“面积大、村居多”的实际,以派出所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创新警务运行模式,深耕基层治理阵地,交出了一份“民意测评靠前、群众满意度满分”的亮眼答卷。今年2月,该所荣获市公安局“集体嘉奖”,并在等级化评定中获评一级派出所,其探索实践为基层警务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激活警务新引擎 南山公安锦绣川派出所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水面巡逻。

激活警务新引擎 南山公安锦绣川派出所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宣传养老防诈常识。

激活警务新引擎 南山公安锦绣川派出所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救助受困群众。

  ○模式创新○

  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警务新格局

  面对辖区地域广、村落散、警力有限的治理挑战,锦绣川派出所并未沿用传统派出所“大轮班”派出所模式,而是以清单式管理为切入点,创新打造“专业+机制+大数据”派出所警务体系,实现了警务效能的质的飞跃。

  以专业队伍为支撑,夯实社区警务根基是模式运行的首要前提。锦绣川派出所所长李晓鹏介绍,派出所实行社区民警全员化,组建专业社区警务队伍,除1名专职户籍民警外,设4名专职、4名兼职社区民警,采取“老带新”一片双警配置,与分局包村警力深度融合,构建起“纵向联动、横向到边”的社区警务格局。同时,所内全员参与接处警,年富力强的民警同步承担案件办理,实现警务力量的精准投放与高效利用。

  专业队伍的战斗力发挥,离不开联动机制的纽带作用。落地运行“三个一体化”工作机制,有效凝聚多方治理合力。党政一体方面,联合街道办、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常态安全检查,今年已整改隐患10余处,指导景区建立预警机制,至今未发生踩踏事故;省市一体方面,在分局协调下,与省公安厅特警总队等建立协作,联合交警、消防等开展常态化巡逻,打击“飙车炸街”20余次;全警一体方面,将社区网格与办案单元深度融合,实现数据线索与侦查抓捕的无缝联动,所队协同效率显著提升。

  随着机制不断完善,大数据技术成为提升警务效能的核心引擎。派出所严格践行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任务标准件+社区警务平台”路径,实现治安要素的数字化精准监管。今年4月,某村张某与李某因沙料归属产生纠纷,民警现场调解未果后,立即将纠纷录入市局基础管控平台,通过线上分流至一站式矛调中心,由多部门联合开展化解工作,实现了社会治安要素的闭环式监管。

  ○融合攻坚 ○

  激活“全警联动+特色服务”实战效能

  “专业+机制+大数据”模式的落地,为警务工作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框架下,锦绣川派出所进一步深化全警办案与全员社区警务融合运行机制,高国伟既是大佛警务区的社区民警,还是分管案件的副所长,以“一岗双责”身份带头实践,推动机制从“纸上”落到“事上”;同时结合辖区景区密集的特点打造特色服务,让警务工作既有打击犯罪的力度、更有服务群众的温度。

  深化全警融合机制,核心在于实现打击防控的“快准实”。这一机制运行呈现三大鲜明特点:通过职责整合促进快速反应,社区民警日常采集的流动人员信息、场所行业动态等数据,实时转化为案件侦查线索库,为精准打击提供前置支撑;依托片区作战强化打击精度,每个警务区由2名社区民警牵头,凭借“人熟地况清”的优势,在办案中精准实施抓捕和重点查控;以基础数据赋能攻坚,系统整合管区、各村台账信息,构建动态更新的预警资料体系,与案件办理同步对接,有效提升办案质效。

  今年清明节前,值班巡逻警力发现辖区某村落方向有浓烟,且未接到119报警,李晓鹏果断调度全所备勤力量赶赴处置,联合村委会和护林员迅速抓获过失纵火的宗某胜并依法行政拘留,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在强化打击防控的同时,派出所聚焦辖区景区治理痛点,打造“景中有警”服务品牌。针对青铜山大峡谷、红叶谷、金象山三大景区的运营特点,建立“一景一策、景中有警”特色模式。

  一方面建立驻点警务服务机制,定期组织景区保安、工作人员开展应急安全防护培训,逢节假日和人流车流高峰期,主动请求分局支援并联合交警队驻点服务,实现纠纷调处、求助响应“零距离”。

  另一方面推行“沉浸式”景区巡逻,在巡逻中以游客视角与群众热情互动,当好引导员与服务员,既提高了见警率、管事率,也为景区减轻了压力。今年以来,在分局警力支援下,派出所已累计帮扶救助游客82人次,收到群众表扬13件,游客安全感与满意度持续提升。

  ○民心深耕 ○

  践行“四字工作法”筑牢平安根基

  无论是警务模式的创新,还是实战效能的提升,最终都要落脚于基层矛盾的化解与群众信任的凝聚。

  扎根锦绣川派出所30年的社区民警王元泉,深谙“民心是最大的平安”,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熟、快、实、凝”四字矛调工作法,并依托“源泉调解室”将其转化为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片”成为辖区治理的生动实践。

  “熟”是矛盾化解的前提,唯有熟民情、知民意,才能找准问题关键。王元泉抓住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在家长里短中精准发现矛盾纠纷线索,调解时则充分发挥“熟人”关系优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近期办理的一起非法采矿案件中,王元泉凭借多年积累的人员、地域情况,12小时内精准研判出7名犯罪嫌疑人的轨迹和落脚点,为抓捕分队雷霆出击、实现一网打尽提供了关键支撑。

  “快”是控制事态的关键,第一时间介入才能避免矛盾升级。秉持“矛盾不过夜、处置不拖延”的原则,王元泉对发现的矛盾线索始终快速响应、及时介入。今年年初,王元泉接到村内信息员线索后,立即赶往刘某家中,此时刘某正手持木棍辱骂父母,因醉酒情绪已完全失控。王元泉当即上前制止,通过长达3个小时的法理讲解与情感疏导,最终让双方认识到自身错误,解除了父子之间的隔阂,成功防止了事态进一步恶化。“实”是赢得信任的核心。农村矛盾多涉及田间地头、宅基地等实际问题,老百姓最讲“眼见为实”。对此,王元泉坚持矛盾纠纷“现场办”,深入实地查实情、找症结、谋对策。今年3月,某村唐某翻修房屋时,围墙高度超出当初约定,引发邻居毛某强烈不满,双方爆发激烈争执。王元泉立刻赶往现场稳控局势,同时联系住建部门、司法所工作人员联合介入,通过释法说理与情感疏导,最终促使唐某当场将围墙高度下调10厘米,彻底化解了这起长达5年的积怨。

  “凝”是提升效能的保障,汇聚合力才能破解复杂难题。面对长期积累的矛盾纠纷,锦绣川派出所注重凝聚多方力量,构建“民警+律师+人民调解员+老支书+老党员+亲戚朋友”的多元调解体系,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今年4月28日,某村杨某发现自家菜地的苔菜被邻居倾倒含除草剂的污水损坏,经调查,两家因菜地所属问题已积怨10年。王元泉立即联合村委会、司法所等成立调解小组,分头开展工作,既厘清了菜地使用权归属及合法性问题,也疏导了双方情绪,最终成功化解了这起跨越10年的恩怨。

  如今的锦绣川派出所辖区,已有7个行政村达到“三零一无”目标,12个行政村实现“零发案”,1-4月民意测评居全市B序列前列,民生警务三个满意率始终保持100%。下一步,锦绣川派出所将锚定“全年100天零警情、200天零发案、300天零投诉、全年无信访”的目标持续奋进,在深化标准化建设中不断突破,以更坚实的平安防线、更优质的警务服务,为辖区群众幸福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