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驻村430多天,她直播带货增加村民收入——这位法官助理变身带货主播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9-26 09:21:22

驻村430多天,她直播带货增加村民收入——这位法官助理变身带货主播

直播带货现场

  “本次市集提前结束,面条已经全部卖光!”看着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挂面被抢购一空,历城区西丝峪村第一书记、济南中院民四庭二级法官助理杨锐忍不住欢呼起来。在历城区彩石街道西丝峪村驻村的430多天,也是她在村里开启花式带货的400多天。从一名法官助理转变成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从法院的卷宗文书到广袤田野,她成了“上春山”的赶路人,开启了与西丝峪村的故事,在田野间绘就了属于青年第一书记的乡村振兴画卷。

  西丝峪村坐落在彩石街道腹地,三面青山环绕,进出村庄的路只有一条,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走到尽头,便能抵达她驻村的地方。与许多小山村一样,这里美丽、安静,村里的房屋依山而建、蜿蜒上升,山坳见证了村庄的春夏秋冬,岁月不语,但却在一砖一瓦上留下痕迹。

  从“外来人”到“自家人”

  西丝峪老年人多,村里人大多是一口地道的历城方言,很多话只能听懂个大概。语言的隔阂、村民的观望,成为她来到这里的第一道考验,方言不一定听懂,但真诚一定会相通。于是杨锐决定多走多看多听多说,入户走访的时候和村里人话话家常,碰上前来办事的大爷大妈也多问两句,时间一长,她发现很多话都听得懂了,当她用方言称呼乡亲们时,他们也开始笑着回应,“小杨书记,可不孬!”

  因为交通不便,村庄就医相对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杨锐多次联系了三甲医院的医护团队为村民进行义诊和基础体检服务。今年的义诊活动正巧赶上大龙堂大集,本以为村里人都去赶集了,没想到很多村民早早来到幸福院活动室等待。有位大妈走进门看到杨锐,便热情地拉着她的手说:“我就知道是你组织的,我看见消息就赶紧过来了!谢谢闺女!”那一刻,杨锐深感驻村工作的意义——多做一点儿,村民就可以多受益一分。

  她为西丝峪面条代言

  西丝峪村在狼猫山水库南三公里左右,属于二级水源保护区,村里的产业建设发展存在一定的限制。到村时,村内已经建起了西丝峪食品厂,主要是面条加工项目,销路也是限于村民和周边的一些村庄超市。到村后,如何帮助村集体增收,让面条销售更广成为摆在杨锐面前的第二道考验。

  为了扩大面条销路,杨锐积极争取单位领导的支持。经过沟通协调,西丝峪村的挂面被引进到单位餐厅,干警可以通过外卖订单进行购买。“你们的挂面真是不错,是我在城市里买不到的味道!”有一天,单位的小伙伴给杨锐发来了消息。看到大家喜欢,她为村里的产品感到骄傲,同时,也很感激单位和同事的支持与信任。

  为了进一步打开面条的销售市场,杨锐和村里有关负责同志一方面加强对面条的宣传,制作产品手册,打造面条简历,争取打造出产品特色;另一方面,走进大大小小的集市,从农民丰收节展销会到第一书记年货大集再到跟随电视栏目走进社区、走进地铁站,在一声声吆喝中,西丝峪的挂面也被更多人熟知。

  除了线下销售,他们也在尝试电商渠道,积极接洽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信工学院,促成其与彩石街道党建共建,利用信工学院的“e动青春”官方账号开展带货直播,当“三二一,上链接”的口号响起,整场直播观看人数达4000余人,让彩石街道的优质产品走向了更广阔的远方。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西丝峪的挂面产品已经有固定的社区团购平台、社区集市等对接,销售量有了稳定增长,为村里的增收又添了一笔,村里的会计姐姐说:“书记来了以后,我们面条卖得快多了!”

  在村里种下一颗法治的种子

  “杨书记,我已经申请执行了,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杨书记,我有一笔欠款追了很多年了,现在找不到他人,这个怎么办?”

  “杨书记,之前法院给我发过调解书现在找不到了咋办?”

  ……

  在村里,常常会有村民来找杨锐咨询法律问题。解答之余,她也在想,当法官助理的身份与第一书记的职责相重叠,自己应该如何用专业知识帮助到更多的村里人?去年的宪法宣传日让她找到了契机。

  为了更好地普及法律知识,在宪法宣传日前夕,杨锐联系了济南中院民四庭、历城区法院彩石法庭、彩石司法所、彩石派出所等到村里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现场为村民答疑解惑,普及法律知识,捐献法律书籍。此外,大龙小学的学生们也走进济南中院,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零距离”接触法院工作,“互动式”感受司法力量。

  如今,村里已经开展了3期普法活动,未来,普法活动将继续开展下去。杨锐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能够让村民们相信法律、学会用法律的武器解决问题。她也期待,一颗法治的种子能够在西丝峪村萌芽并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