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优秀的妈妈,正开启“静音” 国庆假期里的亲子关系新实验

舜网-济南日报

2025-10-06 09:15:47

  当国庆的热闹氛围影响每个家庭,一群学生妈妈悄然开启了一场特殊的自我挑战——“静音”实验。她们试着管住频繁说教、批评的嘴,这场看似简单的“闭嘴”行动,意外解锁了亲子关系的新可能,也让她们看清了言语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

  “为你好”里藏着隐形利刃

  市民张女士作为3个孩子的妈妈,日常的琐事早已磨光了她的温柔和耐心。她决定在国庆中秋假期进行“静音”挑战,源自节前的一次让她深感挫败的亲子冲突。当时,正在读初一的儿子因为她的一句“你看邻居家孩子这次考了多少分”,瞬间摔下筷子,留下一句“你就知道别人家的孩子好”之后,整晚上没怎么跟她说话。那晚让她意识到,那些她自以为的关心、提醒和比较,如同一根根细小的针,正在不知不觉中刺伤孩子,也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

  “假期都过去两天了,你这作业写得怎么还是这么慢?假期都要耗在这上面吗?” 10月3日上午,李女士看着儿子趴在书桌前磨磨蹭蹭的样子,再也按捺不住积压在心头的那把火,对着儿子“嗒嗒嗒”一通输出,连作业本一并甩了出去。不一会儿,斥责声、哭闹声把整个家填满。冷静下来后,她捋捋头发,眼前的一片狼藉让她突然想起了之前看到过的一句话:“优秀的妈妈,要管住自己的嘴。”这句她曾在育儿文章中读到的话,让她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并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要管住批评的嘴,多留些耐心给孩子。

  而谈到“妈妈要管住自己的嘴”这个话题,徐女士则笑着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以前总觉得‘为孩子好’,就把问题直接指出来。”她说,去年暑假全家出去旅游,孩子因为想跟同行的哥哥和妹妹一起玩手机游戏,她当场就批评“一天到晚光知道玩游戏”,结果孩子哭了一路,一家人的好心情全没了。后来她看到了网友分享的“亲子关系心得”,才意识到自己的“嘴快”往往变成伤害孩子的“利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徐女士决定在言语上主动“修行”:当看到孩子将字写得歪七扭八时,她没有像往常一样说“你这都写了些什么”,而是换了句“这个字写得特别好,你能教教我吗?”没想到得到夸奖的儿子眼前一亮,不仅越写越认真,还主动和她分享规范写字的要求,“原来少说一句批评,孩子能给我这么多惊喜。”

  亲子相处看分龄“12字诀”

  “妈妈管不住嘴,可能会悄悄影响孩子成长。”天桥区宝华中学心理教师李晓娜,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给出了亲子相处的“12字诀”,帮妈妈们找准“静音”的节奏。

  幼儿时期,孩子的自主意识开始萌芽,如果家长总是用言语去“打扰”孩子,则会压制孩子的自主性,影响专注力,以至于出现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决策力缺乏、自信心不足等现象。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她建议家长要“多倾听、不评判,多观察、不打扰”。

  小学阶段是孩子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期,如果家长总是在学业上以辅导功课的名义帮助孩子解答题目,干涉孩子在学校里的隐私,并以“过来人”经验提醒孩子少走弯路、少犯错,家长的这种“督促”反而会让孩子的多种能力得不到锻炼。“孩子只有在不断试错中才会成长。”李晓娜建议,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要做到“只分享、不强问,只帮助、不指挥”。

  当升入初中后,孩子也进入了青春期,身心的变化让他们想让家长把自己当成“大人”看。叛逆、对抗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他们会质疑权威,不再如小时候那般听话、守规矩,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时家长如果话太多,很容易引发亲子间的对抗和冲突,既建立不了亲子间的信任关系,也容易引起孩子情绪的波动、焦虑甚至抑郁。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李晓娜建议家长“少焦虑、多祝福,少指导、多支持”。

  “要想改变别人,首先要改变自己。妈妈只有以身作则、优化自己,才能通过自己的成长带动孩子成长。”除了践行“12字诀”,李晓娜还建议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多共情孩子,让孩子有松弛感,另外,还可以在假期里通过带孩子探望长辈、回乡寻根、讲家族故事等方式,帮助孩子获得成长的力量感,让亲子相处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