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参加过济南战役 获华东一级人民英雄、战斗模范——英雄郑来仁传奇

舜网-济南日报

2025-10-07 10:41:51

  □宋诚国

参加过济南战役 获华东一级人民英雄、战斗模范——英雄郑来仁传奇

郑来仁

参加过济南战役 获华东一级人民英雄、战斗模范——英雄郑来仁传奇

独立勋章和解放勋章证明材料

  时光长河奔涌不息,稀释了太多往事尘烟。然而,总有名字如璀璨星辰,刺破岁月的雾霭,照亮民族前行的漫漫长路;总有故事如铿锵鼓点,穿透时空的屏障,擂响英雄无畏的壮阔交响。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让我们凝望郑来仁——一位从山东邹城贫瘠土壤中倔强生长的身影。他以两度荣膺“华东一级人民英雄”、三次获评“华东一级战斗模范”的传奇功勋,铸就了一部写满忠诚、勇气与奉献的不朽史诗。

  英雄隐于市:尘封的勋章

  初入这个家庭时,我所知的岳父,仅限于“烈士”二字。多年来,连我的岳母及家中至亲,亦只能触及他经历的模糊轮廓。这位沉默的主角,从未将聚光灯引向自身,却始终热衷于讲述那些逝去战友的姓名与故事。

  后来,命运恰巧安排我服役于岳父当年的战友李国棠麾下。正是这位首长,一次次将岳父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碎片,为我拼凑还原。原昌乐县武装部部长孔宪成也曾激动地向我描绘曲阜血战,他亲眼所见,我的岳父如何如猛虎般撞入敌群,空手拧转日寇战刀,让敌人的狞笑凝固在死亡瞬间。然而,真正的灵魂震颤,是当岳父那三本卷宗在桌上缓缓铺开——泛黄的纸页簌簌翻动,忽然变成咆哮的烈马,从纸面挣脱而出,把我撞进那片枪林弹雨的时空洪流:强大的理念要把这被岁月尘封的光华重照人间,告慰这位辞世五十载的民族忠魂。更要让他的品格化作不灭的星火,点燃后来者心中的光。

  近四十载寒暑交替,我执着追寻他散落于烽火硝烟中的足迹:邹城、曲阜、济南、徐州、蒙阴、五莲等他战斗过的热土,我和爱人一一虔诚踏访;近四十载光阴流转,日复一日,我将那些冰冷泛黄的档案反复啃读,硬是将它们咀嚼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真故事!现在,就让我们循着亲历者的讲述与档案的墨痕,揭开这位“双勋英雄”生命的神秘帷幕。故事,便从济南战役的烽火中展开——

  济南攻坚:血肉熔铸的丰碑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历时八天八夜的济南战役,让这座古城在炮火中持续震颤。华野三纵九师二十团肩负攻打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部——济南邮政大楼的重任。一营代营长郑来仁率领一支精锐加强连,承担突破敌人防线、为大部队进攻撕开裂口的艰巨使命。

  密集的火舌严密封锁了所有通路,战士们被死死压制在掩体后,每一次抬头都可能被弹雨终结。“炸掉它,跟我上!”郑来仁的怒吼压过枪炮嘶鸣。他魁梧的身躯挟着沉重的炸药包冲出,子弹撕裂空气在他耳畔尖啸,炮弹掀起的泥土碎石不断砸落。每一步都在与死神擦肩,唯有那个信念如烙铁般炽热:炸开这条路!让战友们冲过去!惊天动地的爆炸将他狠狠掀翻,硝烟与尘土遮蔽了天地。在战地医院醒来,听闻外间枪声未息,他不顾医生阻拦,一把扯断输液管,毅然冲向那片火海。

  黎明的曙光瞬间洒满城垣。硝烟未散,再度荣膺“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的勋章已挂上他的胸前。庆功会上,他手指抚过冰凉的金属,眼中泪光闪动:“这是战友们……用命换来的。”档案记载,此战结束,全连仅剩20余人。这低沉的声音在喧闹中刺入每个人的心房,那是对牺牲战友的无尽追思,是对信仰最纯粹的倾注。这份刻骨的忠诚,其根须早已深植于他贫瘠的少年岁月。

  寒门觉醒:暗夜中的启明星

  1926年,郑来仁生于山东邹县太平镇中行村(今属邹城市)。那是一个破碎的年代,饥饿与绝望弥漫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1939年春天,一支特殊的队伍带来了希望。八路军如同刺破黑暗的星辰,走进了邹县。13岁的郑来仁,亲眼所见这些带着硝烟味的军人,毫不犹豫地将口粮塞给枯瘦如柴的老人;看到他们蹲在泥地里,小心翼翼地为受伤乡亲清洗血肉模糊的伤口。这些微小的瞬间,如同火种,倏地点燃了他心底压抑已久的火焰。队伍即将开拔的清晨,少年郑来仁猛地冲出人群,死死攥住八路军游击队长郑锡琴的衣角,“我要当兵!”那声音虽稚嫩,却带着砸碎石头的力量。郑锡琴低下头,凝视着少年嶙峋骨架下那双灼灼燃烧的眼睛,郑重地拍了拍他单薄的肩膀:“是条好汉!跟上队伍!”从此,那双赤脚踏上了烽火连天的革命征途。

  邹西突围:刺刀映出的锋芒

  1945年3月,寒夜笼罩邹西大地。郑来仁所在的尼山独立营,承担着撕开敌军铁桶般包围圈的血战任务。浓重的夜色是最好的掩护,他带领全排战士,如潜伏的猎豹,悄然渗入敌阵腹地。月光惨淡,伪军哨兵倚着工事昏昏欲睡。郑来仁压低身形,第一个如闪电般扑出,冰冷的刺刀划破沉寂空气。每一次精准的突刺,都带起敌人濒死的闷哼。三名哨兵瞬间毙命,死寂被彻底打破。敌人如梦初醒,凶猛的反击火力疯狂喷吐。激战中,一颗子弹撕裂了他的左臂,鲜血霎时涌出。他猛地扯下布条勒紧伤处,仍嘶吼着指挥战斗:“顶住!给后面的同志们杀出路来!”战士们在他染血身影的激励下,爆发出震天的怒吼,如狂潮般扑向敌人。三天三夜的生死缠斗后,阵地上敌尸狼藉。郑来仁的这个排,硬生生啃下了敌军一个整连。此役成就他军旅生涯第一枚闪耀的勋章——鲁南军区“一等战斗模范”。

  曲阜刀锋:孤胆照汗青

  1945年11月,日本虽已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一股日伪军盘踞在曲阜古城拒不投降,我军决定集中兵力攻下曲阜。时任排长的郑来仁,率全排勇士,如一枚淬火的钢钉,直楔入日军死守的城墙豁口。面对严密加固的工事与死亡火力网,他精准部署爆破任务,战士们迎着泼雨般的弹幕舍命冲锋。第一道城门在震耳欲聋的巨响中化为断壁残垣,硝烟尚未散去,一队日军骑兵猝然从烟尘中杀出,雪亮的马刀挥舞,寒光闪处,多名战士瞬间血溅黄沙。眼睁睁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接连倒下,郑来仁胸腔中的怒火轰然炸裂。最后一名战士倒下时,数把冰冷的马刀已将他死死围困在中心。领头的日军军官狞笑挥刀劈下,郑来仁身形如猎豹般侧闪,右手钢钳般死死攥住斩落的刀刃。鲜血顺着刀槽和手臂小溪般淌下,他却爆发出猛兽般的巨力,硬生生将战刀从敌人手中夺下。反手一抡——凌厉刀光闪过,一颗戴着头盔的头颅滚落尘埃。这场纯粹生死的白刃格杀持续了漫长的20分钟。当后续部队终于冲入豁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浴血的雕像:郑来仁独立于遍地敌尸中央,手中卷刃的战刀拄地,周身伤口纵横交错,唯有脊梁如山岳般挺立,巍然如泰山。此战之后,“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的至高荣誉首度加身。那把浸透了他与敌人鲜血的卷刃战刀,至今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中,无言地诉说着那个血色黎明惊心动魄的传奇。

  英雄本色:功勋无言自生光

  硝烟散尽,新中国曙光初现。郑来仁先后踏入华东军政大学、南京军事学院深造。那个昔日在泥泞中挣扎的农家子弟,以超乎常人的钢铁意志,在知识的阶梯上奋力攀登,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学府——南京军事学院装甲兵系的杰出学员。白天,他如饥似渴地汲取浩瀚的军事理论;深夜,油灯下是他反复推演战例、奋笔疾书的身影。

  翻开军事科学院编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名录》: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华东军区仅有48人次获得一级人民英雄殊荣。而郑来仁,是整个华东军区唯一一位两度摘取此至高荣誉的军人。这份传奇,让时任济南军区副司令王建安上将专程到潍坊探望他时,亦深深动容:“活下来的一级人民英雄本就凤毛麟角,像老郑这样不仅活着,还两次获得这份最高荣誉的,简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他从未将荣耀当作勋章高悬,而是如一颗最坚固的铆钉,默默铆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上,于平凡岗位中锻铸着不平凡的功业。

  1975年,英雄走完壮阔人生。他被评为革命烈士,英魂长眠于潍坊市革命烈士陵园。每年清明,素不相识的学生和市民都会自发前来,将洁白的鲜花轻轻放在他的碑前。阳光下,“革命烈士郑来仁”七个鎏金大字永恒闪耀,无声地铭刻着那段铁血交织的峥嵘岁月。

  郑来仁用生命熔铸的精神丰碑,其上铭刻的不仅仅是两枚勋章的绝世荣光,更深藏着中华文明于生死存亡关头所迸发出的、足以焚尽一切黑暗的永恒火种。回望英雄用鲜血与忠诚铺就的漫长征途,那份穿透厚重尘埃、依然灼灼燃烧的力量,正化为驱动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奋勇前行的磅礴动力。